“金鑰匙”打開富民門――我市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為“三農”鋪開新畫卷

2019-02-18 19:35:25 作者:李永先 通訊員 韓云波 來源:鄧州網
分享到:
       ​2016年8月,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在孟樓鎮探索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實施農村承包地“流轉—地力提升—再流轉”的改革。兩年多來,“鄧州模式”成為破解“三農”問題的一把“金鑰匙”,為我市“三農”工作鋪開了新畫卷。

      兩年多的時間,我市農村土地“三權分置”不僅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而且真正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振興的有力體現:孟樓的試點,十林、張村、林扒、構林、小楊營等鄉鎮的全面推進,已累計投入流轉資金2.1億元,完成6個鄉鎮32.5萬畝土地的經營權流轉;投資2.45億元,對10.3萬畝耕地實施了地力提升工程;爭取到國家開發銀行項目資金5000萬元,實施規模1000余畝的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我市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搭建流轉平臺

      利用市農村土地開發公司的政府背景和省國土投資中心的投融資平臺優勢,把公司作為土地流轉的承接主體,主動承擔風險,與農戶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并支付流轉費。

      至目前,公司與農戶共簽訂土地流轉合同2萬多份,流轉價格在每畝600元左右。通過宣傳推介,先后與120余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簽訂了土地再流轉合同,吸引國內大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其中,北京農林科學院雜交小麥基地、重慶通威集團稻魚共作基地、四川合江紅高粱基地、鄭州豫豐公司的優質小麥基地等落戶鄧州,鄧農食品等本土涉農加工企業也參與到土地再流轉經營中,經濟效益逐步顯現。

       提升地力土地“生金”

       在土地規模流轉的基礎上,利用省級涉農整合資金和政府配套資金,在孟樓開展全域地力提升工程,實現了“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水相連,旱能澆、澇能排”,把孟樓鎮耕地從7等級全部提升為6等級。同時,對溝坎路渠荒等進行整治,新增加耕地1600畝;原承包地因偏差貧瘠而折扣面積的5900畝耕地變成了高標準農田,為實現農業現代化耕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根據省耕地占補平衡指標和耕地質量等級指標調劑收益政策,占補平衡指標每畝交易費10萬元,耕地等級指標每畝交易費7000—10000元。孟樓鎮土地整治暨耕地質量提升項目新增耕地1600畝,產生耕地等級提升指標7萬余畝,預期收益6.6億元,2018年市等級指標交易收益4000余萬元。十林、張村3.2萬畝地力提升項目可新增1460畝耕地指標和3萬余畝等級指標,預期指標收益3.5億元。指標收益既滿足項目的投資需求,也為今后的“三農”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儲備金”。

      “美麗鄉村”成現實

      在孟樓鎮的耿營、大孔、劉崗3個試點村進行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村莊面積1000余畝,農村居民近1000戶,可盤活存量土地200畝,能凈增耕地600余畝,預期指標收益6000余萬元。項目配套建設了道路、排水、污水處理等社區基礎設施,完善文化廣場、游園、社區服務中心等服務設施,建設了五保戶、貧困戶安置房,引導村民入駐新社區,同時保留和整合具有舊村風貌、地域特色的院落,打造美麗鄉村試點。

      全市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推進了農業現代化。通過集中流轉、集中整理,打破綹綹田的桎梏,實現了土地規模成片成方,土地結構區劃合理、地力提升,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吸引力全面增強,各類優勢資源要素進入農業農村。

      增加了農民收入。土地整理后提升了地力等級,農民群眾土地流轉收益由原來的每畝400元提升到600元,再流轉后的溢價可再獲20%分成,增加了財產性收入;部分農戶受雇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獲得勞務收入;更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安心外出務工經商,在城市安家落戶,進一步實現增收,農民真正成為土地“三權分置”、適度規模經營的積極參與者和真正受益者。

      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新增耕地再流轉收益、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交易和入股分紅收益、地力提升后的再流轉溢價收益等由鎮、村、公司、承包戶按約定比例分配,孟樓鎮每個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增加40萬—60萬元,徹底解決了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虛置”和無錢辦事的難題。

       “通過‘三權分置’改革,有效解決了農村因土地產生的矛盾和糾紛,公序良俗逐步建立;鄉鎮政府從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為基層群眾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了更具針對性的服務,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服務型政府。增加了收入的農民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與希望。”市國土局局長趙航說。

分享到:
亚洲精品一线在线观看|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风|亚洲女同一区二区|推油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看片LUTUBE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