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劉浩博 通訊員 盛一博 石 帥)4月22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自3月13日我市啟動南水北調生態補水以來,截至4月22日上午8點,已累計生態補水1726萬立方米。
今年以來,我市降雨量較往年明顯偏少,境內主要河道自然流量嚴重不足,自凈能力弱化,致使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下降。為解決湍河水量減少給沿岸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提升我市水生態環境質量,我市采取文件請示、上報調度函等多種形式,積極爭取省水利廳對我市啟動生態補水。
從3月13日9時起,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湍河渡槽退水閘的徐徐開啟,一股清澈的丹江水奔騰而出,直奔湍河,開啟了我市今年南水北調生態補水的新篇章。從湍河渡槽退水閘向湍河實施生態補水,流量5m3/s,持續時間為兩個月,補水總量將達2500萬立方米。
經過生態補水,湍河沿線水面面積明顯擴大,水環境大幅改善,地下水位不同程度回升;對保障區域水安全、修復水生態、改善水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湍河城區段四個橡膠壩的蓄水全部置換成清澈的丹江水,使湍河進一步呈現出天藍、水綠、波碧、景美的迷人畫卷。經過生態補水,補水河道水質大幅提升,中心城區環境水質明顯好轉;經市環境監測站連續取樣監測,實現了湍河出境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監測值回到標準值(20㎎/L)以內,達到省及南陽市的目標要求。
本次生態補水后,可以有效提升地下水水位,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