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張 洋)“你看我養的羊從最初的3只發展到現在近30只,今年就要脫貧了……”6月25日,看著自家羊圈里正在吃草料的羊群,穰東鎮牛莊村村民張學林激動地對記者說。記者了解到,張學林是在參加我市養羊技術培訓后,開始發展養羊的,目前他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圍繞“25個貧困村全部退出、1.9萬貧困人口高質量脫貧”目標,多措并舉,聚焦重點,狠抓落實,推動脫貧攻堅邁上新臺階。
聚焦問題短板,著力抓好“基礎提升”。開展“摸排整改促提升”行動。集中時間和精力,圍繞“兩不愁三保障”,開展拉網式排查,查明澄清工作底子,及時發現問題,分類交辦整改,做好完善提升。抓好“動態管理夯基礎”行動。建立健全扶貧對象動態管理機制,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實時跟蹤監測幫扶措施成效,確保高質量脫貧。
聚焦“兩業攻堅”,著力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構建“3+N”扶貧產業體系。圍繞畜牧養殖、涉水農業、中藥材種植三大產業,完善提升黃志鄧農模式、好想鵝生態循環模式、大戶種植三種模式,擴大產業覆蓋面。落實“四個一”就業全覆蓋。實現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1戶1人1技能1就業”。有針對性地制定培訓就業幫扶措施。發揮鄧州紡織服裝和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優勢,培育市鄉村產業扶貧基地、建設標準化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同時,多方開發公益崗位,擴大就業疊加度。
聚焦“政策落地”,著力增強貧困群眾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提高貧困群眾健康醫療水平,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等政策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全覆蓋。圍繞“保障學業、支持事業、促進就業、助推產業”四項教育扶貧重點任務,打好學生資助“保障牌”、改善條件“發展牌”和職業教育“技能牌”。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全覆蓋”。同時,加快鄉鎮敬老院提標完善,擴大重病、殘疾貧困群眾集中供托養面,實現新容納1475人的托養目標。
聚焦“雙貌改善”,著力提升貧困群眾幸福指數。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采取政府主導、市場運營、社會參與的方式,運用農村環衛市場化運作模式,使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持續向好。以“七改一增”為重點,對全市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切實改善貧困群眾的戶容戶貌,提高貧困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
同時,聚焦“志智雙扶”,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在全市開展扶貧干部評優、貧困戶評星活動,提升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開展農業種植、家禽養殖等實用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貧困戶自我“造血”能力;并深入宣傳脫貧攻堅先進典型,放大典型的正向效應,形成良好的典型帶動效應。
“當前,精準扶貧工作形勢逼人,我們要圍繞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和突出矛盾,直面問題啃硬骨頭、創新發展破題探路,以嚴的作風、實的舉措、硬的手段加快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