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劉 鈺 孫東亞)8月27日上午,中國共產黨鄧州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擴大)會議召開。全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次、三次全會精神,動員全市上下,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聚力聚焦“兩個高質量”,全面實施“兩輪兩翼”,一心一意抓項目,奮力實現“三大突破”,迅速打開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南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新局面。
全會由市委常委會主持。
市委書記金浩代表市委常委會向全會作報告。
市委常委賀迎、陳達、姚瑞峰、靳社強、顧理、歲秀強、丁心強、董庸昌,市委委員、市委候補委員出席會議。
全會審議和討論了金浩代表市委常委會向全會作的《善抓機遇 干字當頭 一心一意抓項目 奮力實現“三大突破” 打開中心城市建設新局面(討論稿)》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鄧州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決議》。
全會認為,鄧州被國務院確定為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納入漢江生態經濟帶等區域協調發展國家戰略,又被確定為南陽市的副中心城市,已在區域競爭中爭得了先機。但必須保持清醒憂患,緊緊抓住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留給鄧州的“窗口期”“機遇期”,深入查找差距、短板和缺項,樹牢問題導向,堅持有解思維,善抓機遇,干字當頭,下好“先手棋”。
全會認為,建設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南陽副中心城市,從歷史、現實和未來分析,需要奮力推進“一抓三突破”,激發人口、交通、土地、文化、水資源等優勢,補齊短板和缺項,破除瓶頸和制約。“一抓”,就是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謀劃項目、引進項目、做實項目,把一切工作體現在項目建設上。“三突破”,就是突破工業瓶頸制約、突破中心城市空間制約和功能制約、突破教育短板,力爭3年時間取得階段性成效,5年時間基本實現預定目標,帶動鄧州整體提升。
全會指出,“突破工業瓶頸制約”,就是做大工業經濟總量,用5年時間,將第二產業增加值提高10個百分點,占比達到45%左右;龍頭企業培育見到成效,企業上市實現零的突破。“突破中心城市空間制約和功能制約”,就是立足“120平方公里,100萬人”的目標,規劃建設鄧州新區,做足做透水文章,古城保護與復興并重,逐步實現“水為基底,古城風貌,中心城市水平”。“突破教育短板”,就是加快縮小區域、城鄉、校際教育差距,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解決城鎮“大班額”問題。3年內,市區每年新建一所公辦高中,新增高中學位1萬個,職教學院大專招生并達到萬人規模。在此基礎上,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大幅度提升高招一本上線率,帶動基礎教育整體提升,重振鄧州教育。
全會強調,要明確產業發展導向,建好產業集聚區平臺,培育好企業家隊伍,大抓小微企業,做大做強“紡織服裝”“汽車及零部件”“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和其他新興產業,實現大型骨干企業零的突破,著力突破工業瓶頸制約。要堅持規劃引領,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整合湍北新區、商務中心區,拓展北京大道以東區域,規劃復合型鄧州新區。明年3月底前要完成鄧州新區規劃、城區水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以及鄧西湖生態組團規劃,全面完成12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市空間布局規劃。要開工建設“三線三區”,打造“微笑曲線”,構建旅游目的地結構框架。明年上半年,高鐵片區、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初具規模,迎賓大道改造、鄧習線沿路改造提升全面竣工。要提升綜合交通功能,做好市區連接高鐵、鐵路、高速、機場道路的高效通達,構建古城環、內環、外環、環城高速自內而外四道城市環線道路,形成較為完善、功能合理的中心城市交通網絡。要完善城市配套設施,恢復古城風貌,建設宜居城市。要健全城市規劃落地機制、經營城市機制、拆遷補償機制,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建學校、招教師、增學位,全面提升幼教、義務教育、高中教育水平,讓更多學子進入一流重點大學學習受教。要實施南陽幼師資產轉換,實現南陽科技職業學院一體化發展,建設產教融合產業實訓基地,逐步實現職業教育產業化、集團化,推動產教融合發展。
全會強調,實現“三突破”,最終要靠一個個項目來支撐。各級領導干部要全面強化項目思維,深度謀劃項目,綜合利用“向上爭取”“融資建設”“招商引資”等方式爭取項目,全方位服務和保障項目,調動各方面招商引資的積極性。要大力實施“鄉賢回鄉”,支持引導鄉賢“返鄉創業、回村帶富”,明年清明節前后,召開一次鄉賢大會,以會促“回”,掀起鄉賢回鄉、投資家鄉高潮。今年年底對各鄉鎮的特色重點工作進行觀摩,明年第三季度對鄉鎮招商引資項目進行觀摩。
全會強調,推進“一抓三突破”,迫切需要的是能干事、會干事的“實干家”和“操盤手”。要抓實黨建引領,對照南陽市委確定的“八大行動”“二十個工程”,繼續完善“黨建+重大項目”“黨建+社會治理”等工作模式,切實把黨的力量凝聚在克難攻堅、破除障礙、推動發展上。要持續解放思想,結合即將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要優化營商環境,圍繞平安鄧州、公平鄧州、綠色鄧州、人文鄧州建設,著力提高營商軟環境指數、政府社會服務指數,降低企業商務成本。要扎實開展“作風建設提升年”活動,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全力打破“中梗阻”,利用2-3年時間,讓鄧州在周邊縣市率先做到“四最”——審批事項最少、收費標準最低、辦事效率最快、服務水平最優,打造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要全面開展干部教育培訓,凝聚干字當頭的“精氣神”,持續強化“兩種能力”——打開局面、撕開口子的爆發力和自覺干、創新干、高效干、不待揚鞭自奮蹄的執行力,容錯糾錯、鼓勵創新、寬容失誤,以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血性,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以貫之抓落實,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
全會號召,要始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出于公心、如同家事,為全面建設新時代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奮斗,以優異成績向祖國70華誕獻禮。
不是市委委員和市委候補委員的副縣級以上領導干部,市紀委委員,市委常委部門副職,市委巡察組組長,鄉鎮(街、區)黨(工)委書記、鄉鎮長(主任),市直一級單位黨政正職,黨組織屬地管理、雙重管理及駐鄧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部分離退休老干部,部分基層一線的省、市黨代表列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