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固農業“壓艙石”——三論學習貫徹市委十三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

2020-03-18 09:05:29 作者: 來源:
分享到: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形勢越復雜,越是要重視農業農村工作。面對疫情沖擊、國內外不確定風險增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復雜局面,穩住農業基本盤、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至關重要。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做好“三農”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必須毫不松懈,持續加力,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糧豐則農穩,農穩則國安。農業穩定、糧食安全,經濟社會發展就有了基礎支撐,應對復雜環境和風險挑戰就有了底氣。鄧州是國家糧食核心主產區,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我們要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快推進20萬畝地力提升項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和雜交小麥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全面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完善糧食產后服務體系,不斷提高糧食生產核心競爭力,把“超級產糧大縣”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要有序推進牧原公司“百場千萬”工程,推動其養殖產業延鏈補鏈,向屠宰、肉食加工、食品產業園方向發展。積極推進黃志牧業設施農業發展,作好上市籌備工作。要高度重視生豬穩產保供工作,千方百計促進生豬生產恢復。要充分利用6億立方米優質丹江水資源和244萬畝耕地優勢,培育鄧州自己的農業品牌,打造鄧習畫廊、雜交小麥基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等亮點特色。要全力推進農業“接二連三”,通過大力發展休閑觀光、娛樂體驗、養生養老、教育醫療、農村電商等產業,讓鄉村產業插上互聯網和科技的翅膀,不斷延伸農業的產業鏈、價值鏈,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山水田園,鄉愁所寄。市委明確提出:我們要建設富有特色、安放得了靈魂、留得住鄉愁的鄉村,環境優美、天藍水綠、宜居宜業的鄉村,繼承傳統美德、傳播優秀文化的鄉村。為此,我們要必須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平衡城鄉發展條件。要加快編制村莊布局規劃,繼續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開展衛生村、衛生集鎮爭創活動,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市場化運營長效機制,完成廁所改造任務,加快農村水廠建設,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天然氣向農村延伸,全面推進“四水同治”,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要積極穩妥推進農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搭好橋梁和舞臺,引導工商資本的源頭活水進入農業農村,充分釋放農村發展潛力。同時,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打造堅強的基層戰斗堡壘,完善“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推廣“楓橋經驗”,不斷提升農村治理水平。要堅持不懈地讓文明鄉村活起來,讓善治鄉村美起來,讓農村成為人們向往的、生態宜居的“后花園”。

民為邦本,富民則安。農民是一方水土的主人,黨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要固本寧邦,讓人數眾多的農民一道過上體面富足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說一千道一萬,農民增收最關鍵。市委強調,今年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力量不降、考評標準不降、資金投入不降、加強對農業農村整體工作的統籌力度。鞏固好之前的脫貧成果防止返貧,完成好剩余3146戶8353人的脫貧任務,必須發揚過硬作風,精耕細作、精準施策,才能實現決戰決勝。同時,還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招才引智,全面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要把成績書寫在廣袤大地上,把成果轉化在群眾的錢袋上。要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深入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大力扶持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穩定農民工就業,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持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要讓貧困群眾穩定、高質量脫貧,在全面小康之年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農民成為有地位的、令人羨慕的職業。

碧浪千畦,雄姿遍地。春風送暖,撲面而來,鄉村振興,欣欣向榮。農業農村是一片廣闊的藍海,農業是有前景的,農村是美麗的,農民是幸福的。讓我們緊緊圍繞市委“三農”工作目標,激蕩豪情,振奮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干,深耕細作開新篇,全面決勝脫貧攻堅,全力推動鄧州農業穩步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繁榮,為建設丹江口庫區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分享到:
亚洲精品一线在线观看|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风|亚洲女同一区二区|推油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看片LUTUBE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