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記者在湍河街道張寨社區安莊村的麥田里看到,三臺專業秸稈打捆機正在田間緊張作業,機器開過的地里,原來又碎又亂的小麥秸稈不見了,在秸稈打捆機的出包口,一個個形狀規整的秸稈包滾落下來,農戶正在往一輛輛掛車上裝運捆扎打理好的秸稈。放眼望去,麥田內秸稈堆積如山,不少滿載秸稈的車輛正停在場地上,等待運往目的地。
“農戶沒辦法利用這些秸稈,我就把他們的秸稈全部收回來,用來養牛。今年的飼料價格上漲,但我這40多頭牛不愁‘伙食’了。”該社區養牛大戶劉先生說。
“三臺作業車已打包秸稈超過4000捆了,這些打包好的秸稈已經被養牛大戶預訂一空。”張寨社區治安主任張志虎說,往年小麥收獲后,被聯合收割機粉碎過的秸稈,回收利用難度大,秸稈禁燒工作時間長、任務重。今年小麥收割完畢,秸稈就被打捆機收攏起來,回收、堆放、存儲有序。小麥秸稈不再堆積于田間地頭,社區的秸稈禁燒工作壓力也隨之減輕。
據了解,張寨社區自5月20日開鐮以來,機械化秸稈打捆回收作業隨即跟上。社區3000余畝小麥,可打包回收上萬捆。村民不用出費用,打捆好的秸稈按3元每捆的價格賣給當地肉牛養殖戶,由購買人直接對準機械作業手支付。
今年麥收前,張寨社區大力開展秸稈回收綜合利用宣傳,通過微信、懸掛橫幅、巡邏車等多種方式宣傳秸稈回收利用的好處,提高了群眾的知曉率,在全社區營造了秸稈綜合利用和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通過宣傳,農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他們算清了秸稈綜合利用的成本賬、增收賬、生態賬,積極配合農村秸稈禁燒禁拋工作,將不用的秸稈出售給養殖大戶,省心省力。而秸稈的大量回收和利用,不僅給農民增加了一筆額外的收入,還減少了環境污染,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張寨社區黨支部書記江同乾介紹說,社區在4月底就未雨綢繆早早聯系預訂好專業回收秸稈機械,確保小麥收割和秸稈回收同步到位?,F在秸稈身價倍增,村民都樂意出售。往年都隨便堆放在田間地頭的秸稈,如今成了助力增收的“寶貝”,不僅讓養殖戶獲得了收益,農民從中得到了實惠,也讓天更藍、空氣更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