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趙行舟)12月20日,市長羅巖濤帶領林業、國土、農業、扶貧辦等部門負責人,深入高集鎮調研產業扶貧工作,并察看產業項目建設情況。市領導張學坤參加調研。
在高集鎮壽光蔬菜大棚種植基地,羅巖濤詳細了解基地建設、帶貧模式、帶貧措施、帶貧人數等情況。該基地以共同發展為主旨,奉行綠色健康、科技先導的發展理念,采取統一培育種苗、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品牌包裝、統一市場銷售、分戶經營管理的工廠化建設生產和發展模式,形成企業主導、農戶參與、政府監督、股份分紅、利益共享的產業化聯合發展模式。同時通過土地流轉,創新推進農業“三權分置”改革,盤活村級集體資產,吸納村民入股生產經營分紅,從而達到企業增效、集體增資、農戶增收、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合作共贏效果。
聽取情況匯報后,羅巖濤與基地負責人就貧困群眾入股分紅形式進行了深入探討。羅巖濤指出,產業扶貧是就業之基、增收之本,貧困群眾能否穩定脫貧最終看產業、看就業。各鄉鎮要通過到戶增收、金陽光小額貸款、合作社等形式,帶動貧困戶實現增收。要科學構建產業扶貧機制,強化龍頭帶動作用,加強產銷對接。要努力發展高效農業,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從而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打造產業發展新格局。要在分析鄉鎮資源特點、產業現狀、新型主體帶動能力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選擇具有優勢的脫貧產業,提高產業發展的持續性和有效性。要充分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和發展生產的積極性,積極探索扶貧資金有效使用的途徑和形式,大膽探索創新,積極發展打造示范產業,輻射帶動更多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在張溝水庫,羅巖濤指出,張溝水庫續建工程是全省水利工程重點建設項目和省A類重點工程,兼顧防洪、提供工業用水及改善周邊生態環境等重要作用。相關部門要做好水庫建設中所涉及的賠償等遺留工作,切實把工作做實做細,同時要做好水庫周邊的規劃、設計、配套工程建設,爭取把水庫周邊打造成融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旅游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