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第一時間連線周太林、陳紅夫婦,電話那頭的他們特別激動:“真沒想到能登上人民日報,咱祖祖輩輩都會釀酒手藝,我們只是做了一點我們能做的,這不算啥!”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新聞報道背后的暖心故事。
放棄團聚時光
1月22日,農歷臘月二十八,劉集鎮戶周村村民周太林和妻子陳紅一起,高高興興地來到鄭州女兒家里,準備在那里過年,過完了正月十五再回家。
新聞報道里,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周太林和陳紅的心里沉甸甸的??吹讲簧偃嗽诰杩罹栉?,夫妻二人也商量著想盡自己的一份心。
今年58歲的周太林黨齡已有29年,作為“老戶周”黃酒釀造技藝傳承人的他曾擔任過村支書。妻子陳紅今年55歲,黨齡有26年,是南陽市人大代表。夫婦二人經營著老戶周黃酒廠,因為黃酒品質好,根本不愁銷路。平日里,他們就愛幫助別人。去年春節,他們為村里38戶貧苦戶置辦了年貨,有魚、面、油和黃酒,讓他們開開心心過個年。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的貧困戶,他們還送去了衣服、糧食等生活必需品。村里的道路出現了坑坑洼洼,他們主動拉來沙土石料墊平。
1月30日中午12點48分,彭橋鎮彭橋村村醫、“編外雷鋒團”彭橋衛生排排長曾偉在“朋友圈”里求助:“我和我們衛生排成員共承擔80多位武漢務工返鄉人員隔離檢查任務,現急需醫用口罩、醫用手套、體溫計……”看到求助信息后,陳紅立即與曾偉取得聯系,問自己做的純糧白酒溫熱之后是否可以殺菌?如果可以,馬上給他們送過去。曾偉告訴她,光是純糧白酒還不行,只有75度的酒精才可以殺毒。
陳紅一時沒有了主意,給丈夫周太林打去了電話,周太林提醒她,家里有蒸餾設備,可以將白酒提純成酒精。陳紅聽了喜出往外,立即將這一信息告訴了曾偉。曾偉也很高興,說大概需要300斤酒精。陳紅當即表示,馬上返回鄧州,提純酒精。
當陳紅告訴女兒要回老家時,女兒很不不情愿。她認為父母辛辛苦苦了一年,應該好好歇一歇,全家人應該好好團聚團聚。在陳紅的再三堅持下,女兒只好同意了。
陳紅覺得,國家有難的時候,就應該發揮共產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盡一份力,心里踏實。周太林同意妻子的想法,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就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當天下午,陳紅絲毫沒有耽擱,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返鄉之路。因為交通已實行了管制,外地車輛不能進入鄭州。陳紅讓女兒將她送到鄭州市高速路口入口處,從鄧州開車來接她的周太林會合。1月26日,周太林提前回家修理水泵。
夫婦攜手戰“疫”
1月30日晚上9點多,陳紅回到家中。因春節放假,工人師傅都回家過年了,她和丈夫吃力地將蒸餾鍋搬到固定位置,小心翼翼地支好。隨后,他們又去收拾鍋爐,檢查管道。
時間已晚,和奶奶陳紅形影不離的小孫女已睡著,陳紅拿了一件大衣將孩子包著放到椅子上,繼續陪丈夫干活。疫情防控到了關鍵時刻,陳紅想,既然已經答應了曾偉,就應該盡早兌現承諾。當天晚上一直忙到深夜12點,才完成所有的準備工作。
1月31日凌晨5點,周太林便起床燒鍋爐。6點30分,鍋爐里的水燒開了,開始蒸餾白酒,提純酒精。
下午2點49分,曾偉需要的300斤酒精提純完畢。陳紅第一時間告訴曾偉。下午3點54分,曾偉派來的人拿到了酒精,帶去了彭橋,解決了燃眉之急。
雖然答應曾偉的任務完成了,可周太林和陳紅并沒有將提純酒精的事情停下來。戶周村所在的劉集鎮與湖北接壤,疫情防控任務異常繁重,所需醫療物資同樣緊缺。當天晚上,他們先將剩余的50斤酒精交給鎮里應急用。
第二天,周太林又將100斤酒精送到了劉集鎮疫情防控指揮部。
“昨天連夜蒸餾出來的,75度,放心用。”他一邊招呼人們搬運,一邊說,“咱這兒跟湖北省挨得近,防控任務重,大家都辛苦了。這次送的100斤酒精有點少,不過大家放心,廠里還在繼續蒸餾……”
從1月31日早上5點到2月5日下午6點,連續六天五夜,周太林、陳紅夫婦一直忙個不停。
提純好的消毒酒精被迅速送往市人民醫院、花洲街道辦事處小東關居委會等疫情防控第一線,立即便發揮了作用。
幾天下來,周太林、陳紅夫婦一共提純了1300多斤酒精,用去了兩噸黃酒、一噸白酒。最后,他們不得不停了下來,因為家里庫存的原料全部用完了。
兩噸黃酒、一噸白酒,成本價三四萬元。如果按市場價,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付出的一切都值得,疫情防控人命關天,酒精消毒發揮的作用不是用金錢可以估量的。”周太林表示。
得知父母在老家的“壯舉”,周太林、陳紅遠在鄭州的女兒和在鄧州城區的兒子紛紛為老爸老媽點贊,感到特別自豪。
“陳紅好樣的,曾偉好樣的!為你們驕傲自豪!這就是擔當、責任,無愧于祖國,無愧于人民,是無尚的光榮!”在“南陽人代會鄧州代表團”群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顯三夸贊道。
該村村民丁光占告訴記者:“周太林、陳紅夫婦是老黨員,人特別好,還送了我一瓶酒精,讓我平時不要出門,在家要注意消毒。”
記者了解到,不僅丁光占,左鄰右舍許多人家都拿到了周太林贈送的消毒酒精。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這份禮物顯得特別珍貴。
這些天,雖然不再提純酒精了,陳紅也沒有停下來,她在家里蒸饅頭、油卷,炸油條,提供給劉集鎮政府,給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同志們補充能量,恢復體力。
新聞工作者的擔當
獲悉周太林、陳紅夫婦的愛心故事后,2月7日上午,市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王中獻來到劉集鎮戶周村,進行深入采訪。
午飯后,王中獻匆匆回到單位。新華社記者要來我市采訪疫情防控工作,有許多工作要進行無縫銜接。當天下午接到新華社記者,安排好食宿,已將近晚上9點。
回到辦公室,王中獻開始了通宵達旦地寫作,從“放棄團聚時光”“緊急馳援一線”“用盡所有原料”三個方面,寫出了疫情防控攻堅戰中的凡人大愛。
2月8日凌晨5點38分,王中獻將2000字的稿件傳給了人民日報記者。
2月9日晚11點42分,就稿件中的一些細節,王中獻和人民日報記者進行了最后的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