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從個人到家庭,從家庭到社會,于微小之處筑起層層堡壘,我們才能夯實阻擊疫情的堅強防線。”
近日,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從已公布的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活動軌跡分析,發現了多起家庭聚集性感染。比如,病例1號和2號,病例5號和6號,病例81號和82號,都是一家2人,特別是病例94、95、96、97號是一家人,均屬于一人感染、全家中招,對阻斷病毒傳播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家庭聚集性感染值得引起每一位市民的注意。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疫情防控也是如此,既需要國家組織,也離不開群眾配合。疫情肆虐,不少人被迫在家辦公,朋友圈里也出現了花樣秀廚藝、曬外賣、表演“葛優癱”的“名場面”,一些人抱有“疫情來了正好放假”的麻痹心態,但居家歸居家,家庭防疫萬萬不可大意。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就曾對全國近千起聚集性疫情進行分析,其中83%是以家庭為單位,這足夠引起我們的注意。
阻斷疫情傳播,需要每個家庭擔起責任。張文宏醫生的一句“你在家不是隔離,而是戰斗!”在社交平臺上刷屏,言下之意正是提示個人與家庭在戰“疫”中的應盡責任。
做好家庭防疫,要筑起自我管理的“防火墻”。疫情之下,需要每個家庭加強自我教育,增強防疫的自覺性,時刻保持自我防護意識。減少聚集的“物理隔離”雖然屬于最原始的辦法,但往往也是最管用的辦法。主動勸阻家庭成員不聚會、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發現疫情主動報告、主動隔離、主動就診,多一些清醒自律,少一些“不以為意”,這既是保護自己,也是對他人和社會負責。
做好家庭防疫,細節之處盡是考驗。出門在外,口罩不是一“戴”了之,要壓緊鼻夾,使口罩與面部完全貼合才管用;回到家中,不是口罩一摘,洗過手便可萬事大吉,鞋底、門把手、手機、電腦鍵盤表面等都需做好清潔。居家環境是一個典型的長時間多人共處的封閉空間,規律消毒,開窗通風,保持清潔衛生,才能讓家庭在疫情防控中真正成為安全又溫馨的港灣。
疫情防控,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最嚴”只有“更嚴”。當前,我們面對的是傳播速度快、病毒載量高的德爾塔毒株,不可存有絲毫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只有從個人到家庭,從家庭到社會,于微小之處筑起層層堡壘,我們才能夯實阻擊疫情的堅強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