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做好黨史學習教育宣傳工作,黨史學習教育官網、官微面向全國各地各部門開展公開征集,重點征集內容包括各地有力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落實舉措、扎實開展學習教育的經驗方法、各地各部門為民辦實事的成效舉措和涌現出來的感人故事,以及黨員干部的學習感悟等。黨史學習教育官網、官微每日將擇優推薦發布。期待各地區各部門、各媒體推薦好做法、好報道。
來稿郵箱:dangshi@people.cn
在北京西郊翠微山腳下,有一個見證新中國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創造許多新中國“第一”的射擊訓練場。新中國第一次全軍大比武在此舉行,毛澤東唯一一張舉槍照片拍攝于此,新中國第一次國際體育比賽在此舉辦,新中國第一個奧運冠軍在此誕生……這就是國家體育總局射擊射箭運動管理中心(以下簡稱體育總局射運中心)的前身——北京射擊場。
1955年,為大力發展國防體育中的射擊運動,在賀龍元帥親自領導下,北京射擊場正式籌建成立。1964年6月15日和16日,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董必武、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在北京出席中央工作會議各大中央局書記,各省、市、自治區領導數百人,齊聚北京射擊場,觀看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軍大比武。濟南軍區某部戰士宋世哲不負眾望,半自動步槍150米胸靶速射,40秒內40發子彈命中40塊鋼靶。毛澤東主席高興地說:“把神槍手的槍拿來看看!”毛澤東端起槍仔細端詳,并做了一個舉槍瞄準的動作。攝影師抓拍下了這一經典的歷史瞬間。這一過程也被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影片《向毛主席匯報》真實地記錄下來,在全國各地上映,極大地鼓舞了全軍指戰員練兵備戰的士氣。
北京射擊場在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歷史上,鐫刻著深深的歷史印記,成為一個重要的紅色地標。北京射擊場建立之后,承擔了發展新中國射擊射箭運動的神圣使命。一代又一代射擊射箭人牢記傳承紅色基因,矢志為國爭光,與祖國同呼吸、共奮進,在國際賽場上為祖國和人民奪得了許多榮譽。
1984年7月29日,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獲得手槍慢射冠軍,實現了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在為許海峰頒獎時說:“今天是中國體育史上偉大的一天,我為能親自把這一枚金牌頒給中國運動員而感到榮幸。”
從1984年洛杉磯夏季奧運會到2018年平昌冬季奧運會,我國在奧運賽場上共獲得金牌237枚(夏季奧運會金牌224枚、冬季奧運會金牌13枚)。其中,射擊射箭項目培養了許海峰等19位奧運冠軍,共獲得23枚奧運金牌。在我國參加的9屆夏季奧運會中,射擊項目6次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奪得“首金”,擔當起中國奧運軍團的“開路先鋒”。
近年來,體育總局射運中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工作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挖掘北京射擊場的光榮歷史和獨特資源,大力加強榮譽感教育。利用北京射擊場的黨史故事激勵國家隊運動員、教練員,從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新建了射擊射箭榮譽館、“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射擊場”主題紀念櫥窗、“零的突破”雕塑主題園、射擊射箭奧運冠軍足跡、冠軍榮譽榜等文化設施。按照體育總局黨組部署,深入開展“祖國在我心中”主題活動。依托榮譽館和“射運黨建”公眾號,開展“講述歷史·宣講榮譽”等特色活動,豐富黨史學習教育內容,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同時,通過這些措施,激勵國家隊在國際賽場上為祖國和人民贏得更大榮譽,為建設體育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供稿:體育總局射運中心黨委辦公室 王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