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各村各寨,農家小院里熱鬧非凡,參加“書記院壩協商會”的干部群眾正在你一言我一語傾吐心聲,大家群策群力共商民事,陣陣歡聲笑語讓逐漸轉涼的天氣增添了暖意。
大理州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全面推行“書記院壩(樓宇)協商會”,把會場搬到農家院壩、商圈樓宇,探索形成了書記一線抓、工作一線商、問題一線解、質效一線提、民心一線守的為民服務模式,全州“五級”黨組織書記帶頭,深入基層察民情、匯民智、解民憂,持續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走深走實。
院壩協商 部門聯動
“地震導致我家的房屋受損嚴重,好在現場協商后,縣里成立工作組幫助我們進行了修繕加固,現在房子比以前更好住了。感謝幫扶我們的干部。”漾濞彝族自治縣蒼山西鎮仁民街社區37號院的主人陳東蘭看著古樸干凈的木樓,打開了話匣子。
漾濞縣針對地震災后恢復重點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任務疊加、矛盾交織等實際,通過書記協商,組建專班幫助群眾解決規劃審批、產權認定、材料購買及修繕資金短缺等系列問題。
“要將‘老百姓高不高興,滿不滿意’作為檢驗書記院壩協商問效結果最重要的標準。”大理州委書記楊國宗在全州黨的建設暨“書記院壩(樓宇)協商會”現場推進會漾濞觀摩點與群眾懇談時說。
此前,楊國宗帶頭到云龍縣檢槽鄉文興村蕎地登小組召開院壩協商會,逐一回應并現場交辦了群眾提出的10個民生問題。截至目前,全州12個縣市委書記共參加書記院壩(樓宇)協商會35次,通過書記示范、干群行動,現場拍板、限時辦結,高效解決群眾問題訴求。
“在這樣的會議上,問題解決得快,上次我們反映的機耕路硬化問題,不到一周就動工,不到一月就完工。”永平縣龍門鄉官莊村村民由衷感慨。
“您放心,象圖村到云劍公路岔口的道路目前已經完成了污水管網鋪設等工程,我們會盡快與縣交通運輸局對接,跟進工程進度,早日完成項目建設。”劍川縣象圖鄉黨委書記謝文杰邊答復群眾提出的問題,邊進行詳細記錄,方便下一步做好回訪工作。
“現場交辦、限時辦結、上下聯動、部門協作”是書記院壩(樓宇)協商會在解決問題環節最突出的特點。書記院壩(樓宇)協商會還通過建立“周走訪記錄、月協商清單、年末滿意度評價”3個臺賬,強化了會前、會中、會后的跟蹤問效。
永平縣圍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民生保障、基層治理等重點,組織農業農村、住建、人社、民政等職能部門,探索建立互動聯動機制,開通行政審批“綠色通道”,整合多方力量資源,明確責任、提級辦理、限時辦結。
數字賦能 機制銜接
“我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向社區和街道直接反映問題,并且可以隨時查看自己反映的問題訴求處理進度,這種操作一目了然,真是太方便了。”大理市云嶺社區富海小區居民李乃中,通過“書記院壩(樓宇)協商會”智慧化系統提交了“小區中心花園道路積水”的問題,當天下午便接到電話反饋。
大理州積極運用AI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打造了“書記院壩(樓宇)協商會”智慧化系統。各級黨組織在召開書記院壩(樓宇)協商會時,可直接用“云嶺先鋒”App、微信小程序向參會人員推送會議通知和協商議題,及時形成決議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資料,自動生成會議記錄,并將相關任務推送交辦至具體責任人。群眾可通過滿意度測評功能對處理情況進行測評,有效保障了群眾參與權和知情權。
“我們小組的10多戶人家天旱時水不夠用,政府能不能幫我們架設一些輸水管道?”“那幾根水泥電桿立在路上影響我們的交通,能不能移一下?”“我們村現在越建越漂亮,但是活動廣場旁邊這塘水又黑又臭,能不能幫我們解決一下?”
南澗彝族自治縣、鶴慶縣等縣堅持開門納諫,動員鼓勵群眾積極主動參與村(居)務管理,健全村(居)民代表會議、村(居)民理事會和監事會議事制度,落實“四議兩公開”民主決策機制,把“院壩(樓宇)協商”作為村(社區)重大事項決策前置程序,不斷促進協商成果轉化為治理成效。
大理州還通過建立健全責任落實、互動聯動、跟蹤督辦、回應公示、分析研判、項目入庫、考核評價等制度機制,把協商落實情況作為黨組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和干部考核考察的重要依據,確保常態化推進書記院壩(樓宇)協商會。
截至目前,全州已累計召開書記院壩(樓宇)協商會3200余場次,通過部門聯動整合項目資金6059萬元,解決群眾實際困難6.9萬余個。通過變接訪為下訪、寓民主于協商、促管理轉治理,推進書記院壩(樓宇)協商會常態化、制度化,許多群眾的好意見、好建議得到落實落地。
(本報記者 秦蒙琳 通訊員 李銀海 杜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