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進新家的鄒會彥一家不曾想到,他們十年前在故居的一張合影,竟會映入大國領袖眼簾。
2021年5月13日,淅川縣九重鎮鄒莊村,小雨淅瀝,空氣清新。習近平總書記微笑著緩步走進鄒會彥家門,聽他們講為“一泓清水北上”舍小家、顧大家的故事。
幾句家常,打開了話匣子。鄒會彥摸出一張發黃的全家福——一家老少聚在紅色磚房前,焦點之外,還闖入一只低頭覓食的鴨子。那是從丹江口庫區搬遷時,全家人在老屋前的合影。
“搬到這里后,住房、醫療、小孩上學都有保障。日子越過越好,衷心感謝共產黨。”父親鄒新曾笑了。
聽聞此言,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地說,人民就是江山,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總書記對移民群眾評價這么高,這么關心移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讓我們心里熱乎乎的。”說起當時的情形,鄉親們依然情難自禁。
一句“守的是人民的心”,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正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老百姓的心,就是共產黨人的根。在中國共產黨人心中,人民群眾永遠占據著“C位”。
守初心
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八個大字響徹神州、撫慰人心。
除夕之夜,沈丘縣白集鎮田營村黨支部書記王國輝開著大卡車,拉著5噸愛心蔬菜在高速上疾馳??柿撕缺仄坷锏乃?,餓了咬一口面包,直到深夜,他才趕到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把新鮮蔬菜捐贈給那里的工人。在工地臨時房住了一晚,大年初一,卸完貨,手握通行證的王國輝顧不上看一眼武漢的妻兒,立即驅車往老家趕,組織村里疫情防控工作。
河南,一個有1億人口、返鄉人員超過千萬的人口大省,一個緊鄰主戰場、交界線長達1300公里的中部大省,筑起了阻斷疫情的銅墻鐵壁。無數個“王國輝”舍小家顧大家、以初心暖民心,團結帶領人民群眾,捍衛了生命的尊嚴,堅守了家園的美麗。
一部減貧治理的中國樣本,“決不能讓一個人掉隊”,莊重誓言擲地有聲、人民為證。
信陽市息縣臨河鄉單臺村第一書記吳金良初到村里,人生地不熟,一次冒雨排查危房時,被村里的狗咬傷了。“狗是通人性的,我來得多了,它就不會咬我了。”年屆花甲的他挨家挨戶走訪了全村78戶300名貧困群眾,精準再識別、一戶也不漏,村里的狗見到他再也不叫喚。鄉親們親切地稱他為“狗不咬”書記。
脫貧攻堅的“中原戰場”上,千千萬萬名共產黨員,一頭扎進貧困村,同困難群眾結對子、認親戚,常年加班加點、任勞任怨,把心血和汗水灑遍千山萬水、千家萬戶。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從疫情防控到健康中國,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從全面小康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共產黨人與群眾須臾不離,堅守著初心使命,共創著美好明天。
人民是誰?是一針一線做軍鞋的大嫂,是數十年如一日踩著山路守護紅軍洞的老人,是街頭健步如飛的外賣小哥,是地鐵站里摩肩接踵的上班族,是直播間里“一鍵三連”“雙擊666”的粉絲老鐵,是微博上給“種花家”打call的迷弟迷妹……
中國共產黨人是誰?是皓首為民的“白發書記”,是不辭辛苦的“泥腿子鄉長”,是平易近人的“閨女干部”,是苦口婆心的“喇叭”村支書,是火線入黨的白衣天使,是過家門而不入的執勤民警……平日里,他們普通得如你我一樣,站在人群里不起眼;危難時刻,他們挺身而出,勇往直前。
肖思遠、王焯冉等烈士犧牲的消息傳來后,在B站,無數網友為這樣一條熱評淚目:“黃昏將至,我吃著白米飯,喝著快樂水,想不通這些身強體壯的士兵為什么會死。我在深夜驚醒,突然想起,他們是為我而死。”
“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的十八大以來,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再到今天的黨史學習教育,增進的是黨同群眾的感情,拉近的是黨同群眾的距離,辦的是“急難愁盼”的民生實事,守的是人民的心。
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寫入黨章,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誓言錚錚,“人民”二字,早已融入到黨的血脈里,鑲嵌在國的名字中,印入中華民族闊步前行的鏗鏘足跡。
暖民心
今年4月,平頂山新華區政務服務中心人來人往。大廳一角,清出一片位置,擺上一塊牌子——“辦不成事”反映窗口。一位戴著口罩的工作人員,一面側耳傾聽吐槽糟心事,一面雙手敲擊鍵盤翻舞如飛,記錄“辦不成事”的前因后果。
“他們真是在為群眾辦實事。”4月25日,市民袁先生孩子的檔案轉接問題解決后,專門打了一通表揚電話。
“12345,有事找政府。”這句順口溜,道出商丘政務熱線的力量。停水斷電、公路坑洼、管道堵塞……遇到民生事一個電話打過去,政府現場督辦、問題限期解決。
“以前‘馬上辦’是托詞,現在‘馬上辦’是承諾。”商丘市梁園區相關負責人說。
窗口雖叫“辦不成事”,卻能解決“心頭大事”;熱線雖是12345,遇事卻從來不捂。開祛病良藥,解疑難雜癥,它像一雙溫暖的大手,暖得人民群眾熱騰騰的;它像一根堅實的撐桿,撐起為民初心,越過“塔西佗陷阱”。
事不過夜、案無積卷,群眾的笑臉是檢驗工作的標準。近年來,河南多地各出奇招,“馬上辦”“鄭好辦”“豫事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督促問題改進、增強民生福祉,拆除阻礙群眾辦事的隱性壁壘。
案板上食材整齊碼放,灶臺里火舌歡快跳動,涼菜間、面點間、切配間,處處“雪亮”。在鶴壁,家長只要滑動手機,點擊“舌尖安全網”APP,選擇孩子就讀的學校,隨時能看一場食堂后廚的“直播”。
廚房“明廚亮灶”,信任“陽光普照”。2020年年底,河南中小學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全覆蓋。改善衛生、加強監督、增進互信,“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有力踐行“食品安全大于天”的承諾。
下午4點,放學鈴聲響起,學生沒有沖出校門,而是走向運動場、手工室,踢足球、學美工、甚至煎雞蛋餅。老師手把手教,孩子興趣盎然。近年來,鄭州通過微改革服務大民生,在全市中小學推行放學免費延時托管服務,被網友親切稱為“官方帶娃,鄭州作答”。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老百姓最關心什么?看病貴不貴、上學難不難、工作好不好找……越是細微處,越見真功夫。檢驗民生工作的標尺,不能滿足于“最后一公里”,得去追求“最后一厘米”。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農村電網提檔升級、5G網絡覆蓋農村、移動政務掌上辦、大氣環境質量改善……辦民生就是暖民心,傳遞著發展溫度,體現著人民情懷。每年的河南十大民生實事,都瞄準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痛點,解決讓群眾“干瞪眼、直跺腳”的問題。
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制度和人群全覆蓋,718.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3個貧困縣全部摘帽,953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近五年來,我省財政民生支出累計3.5萬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穩定在76%以上。實實在在的民生禮包,是黨對人民最長情的告白。
“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黨心與民心相連,國運隨民祉興盛。千百年來,老百姓樸素的愿景不過是“吃飽穿暖,廣廈一間”。如今,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是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世界上沒有哪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這樣,在旗幟上鮮明標注“人民至上”,在理念上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實踐上明確要求“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
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
鑄同心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上游南岸,淅川盛灣鎮魚關村立著56座“凡人豐碑”,上面工工整整地刻著淅川16.54萬移民的名字。為了南水北調世紀夢想的順利推進,數十萬移民舍小家顧大局,眼含熱淚卻義無反顧。為了移民搬遷問題的順利解決,全省1000多個基層黨組織、5萬多名黨員干部奔波在搬遷一線,13位基層干部倒在了移民搬遷一線。北上的每一滴水背后,都傾注了黨員干部的艱辛努力,都飽含著人民群眾的默默付出。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貢獻最大,也受益最多。國務院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工作稽察組在向河南省反饋意見時盛贊:河南省全黨動員、全民參與的成功經驗,不僅是我國水庫移民遷安史上的創新,也是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的寶貴財富。
6月是河南小麥收割的季節,23歲的襄城縣上寨村支部書記劉洋,因穿著一襲紅衣在金燦燦的麥地歡快舞蹈火遍全網,被網友稱為又美又颯的跳舞女娃支書。一心想要帶領全村奔小康的她,毅然放棄了自己的舞蹈事業,于2021年1月通過選舉正式任職上寨村支部書記。因為“能吃苦、辦實事”,年紀輕輕,卻深得村民信任。在她帶領下,上寨是全鄉第一個開割收麥的村子,不到3天全村麥子應收盡收。有人問她為什么要去做辛苦的農村基層工作,她說:“想當英雄,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而是為了幫助家鄉擺脫貧困。”
“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毛澤東同志這樣告訴我們。黨員干部就像地里的稻穗,身子越低,在群眾心中的分量就越重。
中鐵裝備總工程師王杜娟,與團隊一起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合式盾構機,打破了國外壟斷;鄭州地鐵站務員楊臻冠,和同事們每天接發列車418列次,確認設備狀態1500余次,用認真細致守護每一位旅客出行安全……在鄉村振興的第一線,在科技創新的最前沿,在城市發展的主戰場,年輕的黨員們薪火相傳、接續奮斗,不斷擦亮著共產黨員的“先鋒底色”。
共產黨員,無論年長年少,無論崗位區別,都不會忘記,面向黨旗舉起右手的那一刻。共產黨人骨子里的燃,來自人民群眾內心中的火;共產黨人血脈中的膽,來自人民群眾心底里的愿;共產黨人身上的勁,來自人民群眾軀體里的筋。
絕對貧困千百年來揮之不去,為什么我們能“咬定青山不放松”“一竿子插到底”?新冠肺炎疫情突襲而來,為什么我們可以“舉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因為黨心融于民心,民心映照黨心,黨心民心同心同向,就能畫出最大同心圓。
你若“有求必應”,我必“一呼百應”。面對洪水肆虐、非典型肺炎襲來、汶川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災害,總會出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感人場景;面對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舉世偉業,總會彰顯大量移民顧全大局的奉獻精神;面對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時代召喚,總會涌現大批熱血青年扛起使命責任,在一線揮灑汗水的動人事跡……正因為我們黨眾望所歸、眾心所向,才能最大多數地凝心聚力、最大程度地科學決策、最大限度地克服困難,激發出脫胎換骨、重塑山河的磅礴力量。
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就沒有戰勝不了的艱難險阻,就沒有成就不了的宏圖大業。認準“主心骨”、跟定領路人,上下同欲、風雨同行,我們一定能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從輝煌走向新的輝煌。
歷史的地平線上,注定會躍動新的光芒。立足于“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時代的腳步鏗鏘向前,現實與夢想交織,江河匯聚成川,山丘崛起為峰,天地一時無比開闊。
多年以后,回味“守的是人民的心”這句話,幸福和樂的鄒會彥一家一定會想起,那一天,攝影記者為他們拍了一張新全家福。彼時彼刻,他們并排坐在沙發上,微笑著向鏡頭揮手,眼神明亮而堅定。
這是人心的力量,這是人民的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