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華 丁夢雨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在陜西考察調研時第一次提出了“國之大者”這一概念,他指出,要自覺講政治,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么、強調什么,深刻領會什么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切實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到行動上,不能只停留在口號上。在此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又多次強調這一概念。準確理解、深刻把握“國之大者”的思想內涵、本質要求與核心要義,對于領導干部提高自身政治站位、增強科學思維能力、有效推動實際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大”在事關根本利益
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我們可以發現,“國之大者”并非是針對某一具體事項的特定稱謂,習近平總書記將治國理政中的很多事務都稱為“國之大者”。判斷的標準就是一條:是否事關黨和國家根本利益。當前,黨和國家根本利益主要包含四個方面:
第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歷史已經多次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領航掌舵,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生活幸福。所謂“國之大者”,就是黨中央關心、強調的事情,執政黨關心的事情都是事關國家發展前途、事關民族歷史命運的大事,這些事情對于推動當代中國發展、實現人民幸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領導干部能否對這些“國之大者”心中有數,更根本上體現的是能否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的問題。只有始終胸懷這些“國之大者”,才能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位,確保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繁榮發展。
第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是適應我國國情、符合人民意愿、滿足發展需要、具有強大生機活力的發展道路。長期以來的歷史實踐說明,只有社會主義可以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此,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事關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國之大者”。
第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都在為了這個偉大夢想而不斷奮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國之大者”一起論述,他在2021年1月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強調,要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牢牢把握“國之大者”,錨定黨中央擘畫的宏偉藍圖,觀大勢、謀全局、抓大事,堅持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勇于擔當作為,增強斗爭精神,認真做好各項工作。在2021年1月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他又指出,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心懷“國之大者”,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第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也是黨和國家根本利益所在。中國共產黨的力量來自人民,密切聯系群眾、堅持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勢。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出,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是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決定者,如果我們黨失去了群眾的支持,那將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風險,我們黨的一切宏偉目標和遠大理想都將淪為空談,我們黨也必將喪失生機與活力。我們黨要想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得到人民衷心擁護,就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揚人民首創精神,做到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斷奮斗。
“大”在著眼戰略格局
“國之大者”的本質就是整體與部分、重點與非重點、當前與長遠的三個辯證關系,這就要求我們學會運用唯物辯證法,不斷提高辯證思維能力。
第一,“國之大者”蘊含了全局與局部的辯證關系。“國之大者”是建立在全國的高度上來講的,一定是對全局有利的事情。領導干部胸懷“國之大者”,就要樹立大局意識,把自己所在的地區、領域、行業放到全國視野內進行統籌考慮,不能只顧自身利益而不顧全國利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所強調的,領導干部想問題、作決策,一定要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多打大算盤、算大賬,少打小算盤、算小賬,善于把地區和部門的工作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棋局,做到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
第二,“國之大者”蘊含了重點與非重點的辯證關系。“國之大者”實際上回答了在治國理政活動中何者為重、何者為輕,何者為主、何者為次,何者為先、何者為后的問題。所謂“國之大者”,就是重點的事情、主要的矛盾、優先要解決的問題。領導干部要做到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就要培養善抓重點的能力,將主要精力投入到重點問題的解決上,通過重點問題的突破帶動整體的進步。
第三,“國之大者”蘊含了當前與長遠的辯證關系。所謂“國之大者”,往往反映出將來一段時間的發展趨勢,代表了新的前進方向,只有把握住這種趨勢,才能順勢而為,實現長久的發展進步。領導干部要對“國之大者”做到了然于胸,就要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培養戰略思維能力,立足當前放眼長遠,避免保守和僵化。
“大”在提高政治站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對“國之大者”了然于胸,把貫徹黨中央精神體現到謀劃重大戰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務、推進重大工作的實踐中去,經常對表對標,及時校準偏差。領導干部準確理解和把握“國之大者”,最核心的還是要從政治上進行理解,理解其中的政治立場、政治觀點和政治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一,切實提高政治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種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過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各級領導干部關鍵要做到從政治上理解“國之大者”,提高政治能力,把準政治方向,加強政治歷練,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嚴格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在政治立場、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做政治上可靠的好干部。
第二,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強化責任擔當,不折不扣抓好中共中央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實。各級領導干部要高度重視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將其上升到“國之大者”的高度,發揚釘釘子精神,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保持政策長期性和穩定性,持之以恒抓好落實工作,確保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能夠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
第三,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我們也要看到,現在仍有一些黨員、干部政治意識不強、政治敏銳性不高,不善于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對“國之大者”不關心,對政治要求、政治規矩、政治紀律不上心,對各種問題的政治危害性不走心,對貫徹落實黨中央的大政方針不用心,講政治還沒有從外部要求轉化為內在主動。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更加需要靠全面從嚴治黨來實現黨的自我革命,提高各級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覺悟水平,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從而帶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進步,推動民族復興進程不斷前進。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