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社區,在小廣場上講述紅軍“閃閃紅星”的艱辛歷程;下農村,在村委會大院與老鄉們憶苦思甜;去學校,用深入淺出的黨史故事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hellip;…資深教授、青年學者走出校園,主動深入基層開展的義務宣講活動,已成為中共河南省委黨校的一張亮麗名片。
省委黨校義務宣講項目創立于2013年,每年通過精選10個教研部共60位教師,組成義務宣講團,深入各行各業各條戰線,或傳播知識、傳授理論,或引發思考、帶來啟迪。僅2020年,該校義務宣講團就開展了121場義務宣講,并逐步探索出一套常態化、制度化的百場義務宣講機制,在全國黨校系統屬首創。
“我們來一場偶像大比拼吧!”一次,康來云教授到一所高校義務宣講黨史,為了和青年學子拉近距離,一開講就拋出這個話題。教室里的氣氛瞬間活躍起來,學生們的偶像五花八門,從娛樂明星到商界精英??祦碓苿忧榈卣f:“我的偶像是馬克思,他是一位真正的好人、偉人!”隨后展開的宣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同于平常在講臺上給領導干部授課,黨校老師們外出進行義務宣講時,特別注意轉換語言體系和講課風格,并針對不同的授課群體,準備相應的授課內容,用最真摯的情感、最樸實的語言,讓黨的理論知識、路線方針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
今年4月,在鄭州圓方集團的一次現場直播講課,讓黨史教研部主任張深溪印象深刻。那堂課的主題是解放戰爭,除了現場幾百名黨員外,還有圓方集團分散在全國各地的33個支部、612名黨員,以及其他非公企業的2000多個支部、36萬余名黨員,通過在線觀看直播的形式同步參與學習互動。
“第一次直播講課,感覺既緊張又激動。”張深溪認為,對每一位老師來說,義務宣講都是一次考驗、一次提升、一次充電,在與基層干部群眾面對面、心連心的交流互動中,能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本領、科研本領、業務本領。
“老師,聽了你的課我感動得都哭了。”“聽完課,我覺得做得最正確的事就是入黨。”“能不能再給我們安排一場義務宣講?”……聽眾熱情洋溢的反饋,讓黨校老師們覺得付出多少都值得,也更有信心把義務宣講堅持下去。
“如果你自己都不能說出個所以然,怎么能讓別人信服,怎么能展示創新理論的強大力量?”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黨組書記焦國棟提出,要進一步提高站位、振奮精神、開拓創新,以百場宣講獻禮建黨百年為契機,努力在履行黨校職能、彰顯黨校優勢、鑄造黨校品牌上有新作為新突破。(記者 劉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