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北京11月11電 (宋晨)今年9月,由黨史學習教育官網主辦的“我為群眾辦實事”經驗做法征集正式啟動,官網“為民辦事”欄目與人民日報讀者來信版聯合征集群眾反映集中的共性問題、典型問題,以及“我為群眾辦實事”階段性經驗做法。征集上線以來,受到全國各地區各部門熱烈響應,各地在辦實事中創新方式方法,力求把實事辦實,把難事辦成,積極探索辦實事長效機制,切實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一批經驗做法值得總結推廣。
截至10月底,共收到全國各地區各部門報送經驗做法材料1300余件。在聚焦群眾關切方面,各地區各部門立足“急難愁盼”,緊扣就業、教育、社保、養老、住房等民生實事精準發力,推動出臺一批惠民便民利民的實招硬招。如甘肅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從與群眾利益關系最密切的住房問題著手,全力提升群眾居住條件和環境質量,今年全省2126個老舊小區換新顏,17.7萬戶居民住“新家”;江蘇揚州市邗江區以“黨建”賦能“為民服務”,針對轄區雙職工家庭兒童課后“自己接送沒時間、長輩照顧不方便、中介代管難放心”的現實問題,精心打造“紅色童心園”兒童教育基地,針對性解決無暇看娃家庭的后顧之憂等。在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方面,各地積極引導廣大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與廣大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如內蒙古自治區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積極開展“三問”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每名黨員至少認領了1件實事,推動真辦實事、辦好實事;成都市錦江區創新黨建引領物業服務融入社區發展治理路徑等。在深化政務服務改革便民利民方面,各地區各部門完善辦事流程、規范審批行為、提高辦事效率,推進受理、執行、監督流程管理。如山東鄒城市大數據中心聯合教體局建設了“城區義務教育學校招生服務平臺”,平臺在招生工作過程中與各部門通過信息共享接口等方式,實現了學生戶籍、房產、經商、務工信息互聯共享等。在著眼長遠建機制方面,各地區各部門注重把解決具體問題與建立長效機制結合起來,將經驗做法上升為制度安排。如廣西柳州市率先在全區編制15分鐘步行生活圈專項研究、打造社區居家“15分鐘養老圈”、開展城區體育園建設、建立“名醫”工作室等,形成了多項可推廣可復制的“柳州經驗”等。
此外,征集到問題線索反映及建議350余件,如有網友反映,一些實事,并非是群眾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而是一些改善伙食、美化環境等常規性的工作;同時,在為群眾辦實事過程中,存在避重就輕或拈輕怕重的“水過地皮干”現象等。
目前,“我為群眾辦實事”經驗做法征集仍在進行中,歡迎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積極報送優秀案例。
參與方式:
請登錄黨史學習教育官網“我為群眾辦實事”經驗做法征集專題頁面(http://dangshi.people.com.cn/GB/440990/index.html)按提示要求,將選送材料電子版以及申報表電子版進行在線提交,截止時間11月30日。同時歡迎廣大網友反映具體線索、提供意見建議,郵箱:rmrbdzl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