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的雨,紛紛天地間,寫滿了人們對家國祖先的緬懷禮贊。今歲清明,雨又紛紛,風亦習習,時逢建黨百年,這些史詩中的史實,在文字的舒卷之間,閃耀著千年大業的信仰之光。9100多萬黨員緊握右拳宣誓時的堅定初心,匯聚成團結帶領億萬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力量。
傳承紅色精神賡續百年征程
辛世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一個忘記初心的政黨是沒有未來的政黨。清明節是中國人的感恩節。祭奠、緬懷先人,感恩先人,繼承先人遺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其生生不息的動力所在。今年清明節,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這樣特殊的時間節點,學習黨史,緬懷先烈,展望未來,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中國沒有一個集團,像中國共產黨一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和最大犧牲
救國、興國、富國、強國是中國共產黨一百年所做的幾件大事。每一件大事都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和犧牲。方志敏在《可愛的中國》中說,從崩潰的毀滅中,救出中國來,從帝國主義惡魔生吞活剝下,救出我們垂死的母親來,這是刻不容緩的了,但是,到底怎么救呢?是不是由我們的同胞中,選出幾個最會做文章的人,寫出一篇娓娓動聽的文告或書信,去勸告那些惡魔停止侵略呢?還是挑幾個最會言說、最長于外交辭令的人去向他們游說,說動他們的良心,自動地放下屠刀不再宰割中國呢?抑或是挑選一些頂會哭泣的人,組成哭泣團,到他們面前去,長跪不起,哭個七天七夜,哭動他們的慈心,從中國撒手回去呢?所有這些都不會有絲毫的效果。欲求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絕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濟事,只有起來斗爭,與帝國主義進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戰爭,將他們打出中國去,才是救我們母親的唯一辦法。方志敏所總結的辦法,是我們黨在與敵人血雨腥風的斗爭中悟到的革命真理。中國革命的成功是千百萬人流血犧牲換來的。毛澤東在七大指出了這一點:“我們黨嘗盡了艱難困苦,轟轟烈烈,英勇奮斗。從古以來,中國沒有一個集團,像共產黨一樣,不惜犧牲一切,犧牲多少人,干這樣的大事。”新中國成立之初統計在冊黨員有400萬,黨員烈士為370多萬。革命老區河南新縣有10萬人,被敵人殺害的干部群眾就有5.5萬人。賀龍宗親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賀龍的女兒賀捷生在《信仰》中說她15歲的叔叔被敵人放在籠里活活蒸死;她的姑姑賀滿姑是聞名湘西的雙槍女英雄,被五馬分尸,死的時候才30歲。她的大姑賀英就是洪湖赤衛隊韓英的原型,與她的二姑賀五妹在一次戰斗中悲壯地犧牲。1927年賀龍起義后,敵人對賀龍的家鄉洪家關血腥屠殺,僅那一次,賀氏族人就被殺害80多人。紅一方面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紅軍戰士犧牲。開國大將王樹聲全村317口青壯年男女皆參加革命,新中國成立時只剩下3人。1958年3月14日,毛澤東同美國黑人學者杜波伊斯博士談到了自己的家庭:“我們兄弟三個,兩個被國民黨殺死,我的妻子被國民黨殺死,我的妹妹被國民黨殺死,我的弟弟的獨生子被國民黨殺死,我的大兒子在朝鮮戰爭中被打死?,F在,只剩下我自己和另外一個兒子。我的家庭這種情況,說明中國成千上萬的家庭有多少人被殺害。但是,共產黨是殺不盡的,只會越來越多。我們家里人少了,但是卻出來了更多的共產黨員。”
興國、富國、強國時期同樣需要奮斗與犧牲。修建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寶成鐵路、成昆鐵路等重大建設工程都有很多人犧牲。河南林州修紅旗渠死亡81人。國測一大隊1967年犧牲40多人??箵粜鹿诜窝滓咔闋奚?00位黨員,脫貧攻堅戰犧牲1800人……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流血犧牲,歷經千難萬險、千辛萬苦,打下紅色江山,開辟社會主義道路,實踐告訴我們:紅色政權來之不易!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我們今天享受歲月靜好,但不應忘記先烈們的恩情。
向先烈們學習,就要像他們那樣,堅定理想信念,堅持社會主義的前進方向
夏明翰在就義時說: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吉鴻昌將軍在犧牲前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詩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我們說共產黨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特殊在什么地方呢?特就特殊在他們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胡適曾經問陳獨秀、李大釗,你們都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了,為什么還要拋妻別子,你們究竟想要什么?的確,像陳獨秀、李大釗這樣的人,其家庭環境和受教育程度已經優越于當時95%以上的人,他們如果安于現狀,不會忍饑挨餓,如果愿意為政府服務都能得到高官厚祿。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李大釗是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毛澤東是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兼宣傳部代理部長,周恩來是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但是,他們卻放棄了優越的生活,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提著腦袋干革命的道路。其根本原因就是為了救國救民!毛澤東說,從1920年夏天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后,就從來沒有動搖過。
中國共產黨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毛澤東指出,“要實現共產主義需要很長時間,我看不到共產主義。”自己看不到共產主義的實現,卻冒著生命的危險去為實現這個信仰而奮斗終生,這就是共產黨人的信仰觀。1938年,陳云在《紀念瞿秋白同志》的講話中指出:一切共產黨員都應該著重想一想三個問題,第一,對于共產主義社會是否已經相信?第二,臨時干一下還是干到底、干一世?第三,確定自己應該是創造共產主義新時代的一個犧牲者,確定了嗎?共產主義事業還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實現——自己看不到,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不能為共產主義奮斗到底——到死為止。
先烈們矢志奮斗的目標揭示了我們今天努力的方向,這就是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我們要認識到,我們這一代是實現共產主義接力賽中的一個階段,我們也看不到共產主義,但我們應當像先烈們一樣,努力朝著這個方向奮勇向前。
對先烈們最好的紀念就是繼承他們的遺愿,弘揚他們的奮斗精神,完成他們未竟的事業
知其史方能激其志,激其志方能盡其責。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要教育引導全黨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斗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我們共產黨人是革命者,革命者不能喪失革命精神。毛澤東說過,“做革命工作,就要奮斗,一萬年以后,也要奮斗,共產黨就是要奮斗。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在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有上百種革命精神,這些精神各具特色,但奮斗精神是最基本的底色。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主題主線。在長征路上,軍團長董振堂(后在西路軍一次戰役中壯烈犧牲)在鄧發的夫人陳慧清生孩子的時候,命令部隊打出一個生孩子的時間,結果導致一些戰士的犧牲,面對一些戰士的不解,董振堂大聲說道:我們的流血犧牲不就是為了這些孩子嗎?這個震撼心靈,感人肺腑的回答生動地詮釋了黨的性質和宗旨、理想與信念。
趙一曼在寫給兒子的信中說:“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面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行動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如果我們不能堅定理想信念,不能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能堅持黨的領導,不能沿著先烈們的足跡前進,導致國家改旗易幟,先烈們的奮斗還有什么意義?學史明理,就是要經常思考這樣的問題。無數先烈們的犧牲都是為了我們生活得更好,而今,我們應當怎么報答先烈的恩情呢?那就是繼承他們的遺愿,弘揚他們的奮斗精神,完成他們未竟的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作者系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對歷史虛無主義說不
唐金培
“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銘記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近代以來,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無數革命先烈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赴湯蹈火、前赴后繼。據不完全統計,僅建黨之初到新中國成立前夕這28年間為革命犧牲的中共黨員就有370多萬人。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既要銘記和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也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同時還要堅決反對和自覺抵制各種“惡搞”和質疑革命先烈的歷史虛無主義。
革命理想高于天
建黨百年以來,共產主義必勝的理想信念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無數革命先烈為實現這一理想不惜身陷囹圄,甚至拋頭顱,灑熱血。李大釗、夏明翰、方志敏等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不能因為你們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我們已經培養了很多同志,如同紅花的種子,撒遍各地!”這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李大釗在1927年4月28日走向絞刑架前的慷慨陳詞。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大義凜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這是時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的夏明翰于1928年3月20日就義前,揮筆賦就的一首氣壯山河的就義詩。這首詩以及他在獄中寫給他母親、妻子和大姐的信中,都表達了自己為真理而獻身的堅強決心和對共產主義必勝的堅定信念。
“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當我們吟誦這首不朽詩篇時,無不為方志敏對黨和革命事業的那份堅定信念和赤膽忠誠而肅然起敬。1935年1月27日,時任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軍政委員會主席的方志敏率部北上時,在江西省玉山縣遭到7倍于己的國民黨重兵圍堵,因叛徒出賣不幸被俘。同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義,實踐了他“努力到死,奮斗到死”的豪邁誓言。
革命烈士就義前視死如歸的錚錚鐵骨和大義凜然的革命誓言,無不生動表達了共產黨人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和赤膽忠誠的政治自覺。新的歷史時期,面對“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要矢志不忘革命先烈為之流血犧牲的遠大理想,以堅定的信念和鐵打的意志為初心使命筑牢信仰之基,以對黨忠誠和對革命理想的執著點亮信念之光。
生命不息戰斗不止
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帶領各族人民能夠戰勝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無數革命先烈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沖鋒在前,勇于擔當,不怕流血犧牲。陳樹湘、吳煥先、楊靖宇等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934年10月,時任紅三十四師師長的陳樹湘奉命率部擔負中央紅軍和黨的中央機關戰略轉移的殿后工作。在血戰湘江那場長征最為慘烈的戰役中,他率領全師指戰員與超過自己十幾倍兵力的敵人鏖戰4天5夜,以犧牲全師的代價為中央紅軍轉移贏得了寶貴時間。在率部突圍時因腹部中彈不幸被俘的陳樹湘,趁敵人不備用盡全力絞斷自己傷口流出的腸子,實踐了他“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的錚錚誓言,鑄就了紅軍長征路上的一座血色豐碑。
1934年11月,在河南方城縣獨樹鎮的一場遭遇戰中,面對敵強我弱、地形與天氣都不利以及先頭團隊作戰失利的危險局面,身為紅二十五軍政委的吳煥先抽出一把大刀奮不顧身沖到陣前大喊一聲:“這是生死存亡的關頭,共產黨員跟我來!”在他的號召下,廣大指戰員舍生忘死,一鼓作氣突出重圍。1935年8月21日,在甘肅涇川縣遭國民黨反動軍的突然襲擊,被譽為紅二十五軍“軍魂”的吳煥先再次身先士卒,率部直插敵人側后出奇制勝殲滅敵人時,不幸中彈犧牲。
1940年年初,時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的楊靖宇在襲擊濛江縣日偽軍據點后遭到日偽軍的多路“圍攻”。他率部與敵人穿梭苦戰周旋50多天,戰斗30多次。2月23日,又餓又累的楊靖宇只身來到濛江縣保安村三道崴子,面對蜂擁而上的日偽軍,他鎮定自若,奮起還擊,終因寡不敵眾,壯烈殉國。當敵人剖開他的肚子后震驚地發現,他的腸胃里除了一些枯草、樹皮和棉絮外居然沒有一點糧食的影子。
銘記和緬懷革命先烈,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學習和傳承他們的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時刻牢記黨的初心使命,立足崗位,無私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執著、奮進、擔當、實干的先行者。
對歷史虛無主義說“不”
前些年,網絡上肆意調侃、刻意惡搞、無端質疑革命先烈的情況時有發生。劉胡蘭、董存瑞、邱少云等革命烈士竟無一幸免。這種企圖顛覆我們的價值觀和信仰根基的歷史虛無主義,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必須堅決說“不”。
1947年1月12日,閻錫山部隊突然襲擊山西文水縣云周西村。因叛徒告密而被捕的共產黨員劉胡蘭,面對敵人的威逼恐嚇和鍘刀,大義凜然地喊出怕死不當共產黨。劉胡蘭就義后,毛澤東親自為其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可是有人在沒有確鑿資料的情況下就大膽假設和人為臆造,硬說劉胡蘭是死于村民的鍘刀之下而非光榮就義;甚至還有人認為劉胡蘭這個英雄人物純屬子虛烏有。
1948年5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河北隆化城的戰斗中,在部隊即將發起沖鋒時突然遭到敵人一橋形暗堡的火力封鎖。擔任爆破組組長的董存瑞在此危急關頭,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敵人碉堡,在震耳欲聾的爆破聲中與碉堡同歸于盡。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事跡早已寫進中學課本,可是某雜志發文認為“誰也沒有親眼看見他托起炸藥包,完全是根據一些蛛絲馬跡推測出來的,他舉炸藥包犧牲是許多專家經過半年考察論證的”。
1952年10月12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攻打391高地前,邱少云所在部隊奉命潛伏在距敵前沿陣地60多米遠的草叢中。為了不使埋伏在附近的幾百名戰友暴露,全身被燃燒彈點燃的邱少云在火海中咬緊牙關,直到壯烈犧牲都紋絲不動。邱少云的英雄事跡早已家喻戶曉,可是有網絡媒體文章經過所謂的生理學和醫學分析后,居然得出“邱少云在被火燒的瞬間以及過程中不斷加重的刺激引發的運動,是不可能通過意志來抑制而保持完全的‘一動不動’”這樣的結論。
革命先烈本應受到后人崇敬,卻反而遭到肆意否定。這種質疑革命先烈的錯誤言論和做法,顯然是想動搖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集體記憶,動搖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觀的理論根基。為此,要通過黨史學習教育,銘記先烈,緬懷先烈,實事求是地賦予革命烈士鮮活完整的光輝形象,堅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無恥讕言,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鑒別力和“免疫力”。
(作者系省社科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追憶,為了更好地向前
劉軍漢
“魂斷最是春來日,一齊彈淚過清明。”在祭奠先人、寄托哀思之時,那些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作出奉獻和犧牲的先烈英模更是我們不能忘記的。202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這個清明,這種祭奠和緬懷應更為深情、真切!
革命先烈的英勇奮斗、流血犧牲,奠定了百年大黨的今日輝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一定要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里來的、新中國是怎么建立起來的,倍加珍惜我們黨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絕不能忘記革命先烈。從1921年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走過了整整一百年的歷程,這是用鮮血、汗水、淚水、生命寫就的一百年。據不完全統計,從1921年至1949年,犧牲的全國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達370多萬人,平均每天犧牲370多人。河南新縣英烈吳煥先是鄂豫陜蘇區主要創建人,中國工農紅軍杰出指揮員。在一次戰斗中,地主豪紳勾結土匪,聲言:“踏平箭場河,滅絕吳煥先全家。”吳煥先的叔父吳尚先、吳奉先先后躺倒在血泊之中,父親吳維棣和弟弟吳濟先被匪徒抓住后扒掉全身衣服,以亂刀砍死在自家門口不遠處的水塘邊上。吳煥先的大嫂驚慌失措,抱著不滿半歲的吃奶孩子,一頭扎進水塘里面,溺水而死。當時的《漢口民國日報》就曾有過披露:“吳煥先家內大小六口被殺盡……”。1935年8月21日吳煥先在甘肅涇川四坡村戰斗中英勇犧牲,年僅28歲。毛澤東稱贊“紅二十五軍遠征為中國革命立了大功,吳煥先功不可沒”!2014年4月17日,中央廣播網發表文章評論:紅軍不怕遠征難,功不可沒吳煥先。
諸如此類的紅色故事,在江西井岡山、貴州遵義、浙江嘉興等紅色大地上遍地開花,層出不窮,而在這些紅色大地上孕育出的英模,像方志敏、董存瑞、雷鋒、焦裕祿、孔繁森、廖俊波、黃文秀等英烈們照亮了歷史的天空,燦若星河。而在中原大地成長起來的河南籍的許世友、楊靖宇、鄭維山、趙崇德、彭雪楓、宋學義、李秀真等英模,也是不勝枚舉,他們是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是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是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正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前赴后繼、英勇奮斗、流血犧牲,才成就了百年大黨的今日輝煌。英雄的事跡,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先烈們的精神是我們不斷開拓進取的勇氣和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命有限,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崇高精神的形成過程也是有限的,但形成了一種寶貴精神財富,是一個永恒的定格。任何一個民族都需要有這樣的精神構成其強大精神力量,這樣的精神無論時代發展到哪一步都不會過時。”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講述的“半條被子”的故事令人難忘。1934年11月6日,長征途中的三位女紅軍住進湖南汝城縣沙洲村婦女徐解秀老人家里。當天晚上她們四人一塊睡在廂房里,蓋的是老人床上的一塊爛棉絮和她們隨身攜帶的一條軍被。第二天臨走時,她們把僅有的一條被子剪下一半送給老人。徐解秀老人不忍心要。三位女紅軍說:“紅軍同其他當兵的不一樣,是共產黨領導的,是人民的軍隊,打敵人就是為了老百姓過上好生活。”徐解秀老人說:“雖然那辰光為了紅軍留下的半條被子吃了點兒苦,不過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什么叫紅軍,什么叫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只有一條被子,也要給窮苦人半條的人。”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無數先烈英模是我們民族的脊梁,是我們不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緬懷是追憶,也是敬仰,回首往事是為了更好地往前走?,F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而努力,我們要奮發圖強,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傳承他們的紅色基因,讓革命先烈們振興中華的心愿和對人民的熱愛,滲透進我們的血液和骨髓。“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勛”,革命先烈們頑強拼搏、不怕流血犧牲的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身處盛世的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歷史,不忘先烈,時刻鞭策自己向英模學習,把先烈們的精神發揚光大!
緬懷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將傳承落實到實踐當中
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要求全黨同志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建黨百年的這個清明節到來之際,我們對先烈們最好的緬懷和傳承就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他們學習。緊密結合實際,堅持“五個做到”。一是做到愛黨愛國。新時代學習先烈英模就要做到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和政治站位。二是做到奮發有為。學習先烈英模是為了更好走向未來,落實在工作中就是要在困難和挫折面前練就“舍我其誰”的勇氣和擔當。三是做到廉潔自律。學習先烈英模,要緊密結合新時代黨風廉政建設實際,嚴格要求自己,勤政為民,做好示范,當好表率。四是做到盡職守責。我們學習先烈英模,就是要在工作中,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無私奉獻。五是做到弘揚正氣。先烈英模大無畏的犧牲精神一直激勵和感染著人們為追求真理和正義奮不顧身、勇往直前。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敢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抵制邪氣,堅決弘揚正氣、正義、正能量。
(作者單位:中共河南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