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倡導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言出必行,矢志不渝
1月29日,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落下帷幕。在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位政商界和社會組織領導人參加的為期5天的線上對話中,中國話題備受關注。從支持、呼應習近平主席在對話會上發表特別致辭時提出的中國主張,到肯定中國經濟發展成就及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再到稱贊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的擔當作為,充分彰顯了中國理念和行動的世界意義。
“我們認為,只要是對全人類有益的事情,中國就應該義不容辭地做,并且做好。”在對話會上,習近平主席鄭重承諾中國將繼續積極參與國際抗疫合作,繼續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繼續促進可持續發展,繼續推進科技創新,繼續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這是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中國,用實際行動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的真誠愿望,展現了中國愿同各國一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世界經濟論壇官方發表的新聞稿指出,習近平主席的致辭是全球合作的一次“歷史性機遇”。
抗擊疫情是國際社會面臨的最緊迫任務。世所共見,在全球抗疫行動中,中國展現了非凡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向150多個國家和13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為有需要的國家派出36個醫療專家組,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承諾努力讓疫苗成為各國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產品……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克時艱,為全球抗疫貢獻重要智慧和力量。近一段時間以來,從亞馬孫雨林到安納托利亞高原,從東南亞到外高加索,許多國家采購中國疫苗。國際人士紛紛表示:“中國承諾將繼續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對各國共同應對疫情嚴峻挑戰意義重大”“我們需要一個來自中國的方案,以重建和治愈世界”。
全球性挑戰面前,尤其需要更好的全球治理。國際觀察人士紛紛指出,全球多邊合作機制正處于極脆弱狀態,2021年人類面對的一大挑戰就是修補全球治理的結構性缺陷。國與國如何相處,人與自然如何相處,人類如何謀求長遠可持續發展等,都是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要思考的重要問題,都是需要國際社會共同作出正確抉擇、采取正確行動的事情。
中國堅定實施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持續向世界傳遞正能量。“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回避不了的。”中國的態度一以貫之——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國際社會期待并相信,更加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將能通過著力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并將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同各國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正如外界評論的那樣,“中國主動開放、逆勢開放,是對經濟全球化、對多邊主義的最好支持,也為世界經濟注入了強大信心”。
中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以對話彌合分歧、以談判化解爭端,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礎上,積極發展同各國友好合作關系。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堅定一員,中國不斷深化南南合作,為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緩解債務壓力、實現經濟增長作出貢獻。中國堅決全面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中國宣布力爭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需要付出極其艱巨的努力才能實現的目標,這也是為人類謀福祉的大義。國際社會盛贊,中國主張和行動正在引領世界走向“更積極的、更有希望的道路”。
時代呼喚應勢而為、勇于擔當者。把握關鍵之年,做好對全人類有益的事情,這樣的擔當彌足珍貴。中國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力促全球團結合作。世界共同見證,中國倡導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言出必行,矢志不渝。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30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