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評論員:堅定守護壯大實體經濟這個命脈

2021-12-06 17:24:15 作者: 來源:
分享到:

廣東佛山堅持把實體經濟作為發展之本,實屬不易。這當中,固然有其歷史傳承,更重要的在于他們不為泡沫、快錢所惑,抵制住了經濟發展“脫實向虛”,堅持向實體經濟發力聚力,守護壯大了這個發展命脈。從“重實避虛”不動搖,到引導房地產等企業轉型,再到推動制造能力量大質強的升級,佛山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做實做強做優”重要要求的做法和經驗,是難能可貴的。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我們這么一個大國要強大,要靠實體經濟,不能泡沫化”……習近平總書記以宏大的視野、戰略的思維,對實體經濟基礎性地位作出重大判斷,是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對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

回顧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德國能夠于歐盟各國中“一枝獨秀”率先走出衰退,對比一些西方國家出現產業空心化、失業率升高、收入差距拉大的嚴重矛盾,充分證明了經濟發展任何時候都不能“脫實向虛”。我國經濟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以史為鑒,我們要在國際經濟格局變化的潮流中、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站穩腳跟、戰勝挑戰,還是要依靠振興實體經濟,筑牢經濟行穩致遠、贏得競爭主動的根基。

守護、壯大實體經濟這個命脈,在經濟工作全局中處于戰略位置。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上來,深刻領會實體經濟對未來發展的重大意義,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決心把我國實體經濟搞上去。

守護實體經濟這個命脈,首先要把政策基點放在企業特別是實體經濟企業上。近幾年,由于土地勞動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外需不足出口下降、低端過剩高端不足等原因,實體經濟回報率下降,我國制造業企業遇到不少困難。越是這種情況,越需要更多宏觀政策來引導市場資源配置。去年疫情發生后,銀保監會等五部門出臺政策,流動性遇到暫時困難的中小微企業貸款可延期還本付息,緩解了眾多企業資金鏈的緊張;上半年累計新增人民幣貸款超過12萬億元,重點流向了制造業、基礎設施、科技創新以及小微“三農”等領域,為“六穩”“六保”發揮了很大作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消費政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管服”改革等,都應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提高針對性、精準性,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企業渡過難關、平穩發展。

壯大實體經濟這個命脈,關鍵在于用創新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水平。今天的“中國制造”面臨前所未有的夾擊:前有發達國家封堵,后有一些發展中國家緊逼,而傳統的粗放式增長的老路,我們也不可能重走?;盥分挥幸粭l,就是創新,來一場品質革命。制造業是振興實體經濟的主戰場,要在“去”“轉”“育”上做大文章:對落后產能堅決徹底地“去”,加快“騰籠換鳥”;借助新技術有力地“轉”,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改造;瞄準高端前沿精準地“育”,突破性培育發展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高端產業,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實現以科技創新為依托的高質量發展。

把實體經濟搞上去,還要有系統觀點和全球視野,將其放在更宏大的歷史維度上來把握。經濟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個方面的協調,不能就實體經濟抓實體經濟、就制造業發展制造業。要統籌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強化基礎研究能力,以更多引領世界技術潮流的新發現、新技術、新內容核心技術增強領跑力量;優化支撐保障,既補齊基礎設施短板,還要加快推進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投資,鋪就長遠發展的“高速路”;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為新時代打造一支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傊?,要讓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不斷匯聚,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為“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更為堅實的產業支撐。

分享到:
亚洲精品一线在线观看|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风|亚洲女同一区二区|推油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看片LUTUBE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