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把脫貧攻堅題材演得詼諧生動又不失深意,真是一出好戲,了不得!”11月4日、5日連續兩晚,作為入選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活動的劇目,河南豫劇院三團創排的豫劇現代戲《重渡溝》在北京文化宮上演,飽滿的人物形象、強烈的戲劇沖突、飽含深情的演唱,讓現場觀眾感同身受,他們用一次次熱烈的掌聲,表達對好干部馬海明的敬佩。
此次活動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主辦。展演活動聚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用文藝的形式宣傳、展示我國脫貧攻堅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
《重渡溝》憑借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和制作精良,從全國同類題材的眾多劇目中脫穎而出,成為此次進京集中展演的12部劇目之一,這也是該劇首次赴京演出。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重渡溝》獲得第十六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并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巡演劇目,在全省巡演。
該劇取材于洛陽市欒川縣潭頭鎮原副鎮長馬海明的真實事跡。馬海明頗具前瞻意識,最早把重渡溝的生態資源、旅游開發、精準扶貧有機結合起來發展。一開始村民們對馬海明不理解,工作困難重重,后來他成為群眾心服口服的“馬好人”“馬救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強烈的戲劇沖突深深打動了現場觀眾。
“劇中的馬海明一身正氣,代表了當下許許多多基層共產黨員。他始終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即便步步艱難,也永不言棄。脫貧攻堅就是需要馬海明這樣敢擔當、有作為的好干部。”在北京一家金融機構工作的河南老鄉楊梅說。
90后研究生李辰琰更是深有感觸,坦言《重渡溝》改變了他對豫劇的成見。在他的印象中,豫劇乃至整個傳統戲劇都是枯燥乏味的。但這部劇從故事內容到3D舞美制作,很現代、很有代入感,“仿佛我就是重渡溝的一個普通村民,親身經歷著劇中的一切,親眼看著馬鎮長為重渡溝旅游業的發展鞠躬盡瘁。”
劇中馬海明的扮演者、河南豫劇院三團團長賈文龍已經50多歲了,為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復雜性,他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劇中吊威亞、飛轉、硬步等高難度動作。他說:“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希望能宣傳好扶貧工作典型,宣傳好黨的扶貧政策,真正激發貧困群眾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精神動力。”(記者 溫小娟 實習生 孫婷婷)
《河南日報》(2020年11月06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