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滿天山 ——河南援疆干部的感人故事

2021-12-08 17:07:44 作者: 來源:
分享到:

巍峨天山,見證豫哈兩地的深厚情誼。

2016年12月,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全面開展以來,河南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來到哈密,以情交心、以心換心,奏響了一曲民族團結的華美樂章。

11月初,記者來到哈密,近距離探訪河南援疆干部的感人故事。

一次結緣終生結親

11月初的哈密,迎來一場大雪,天氣寒冷。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紅山農場牧業第三作業區職工吐爾得漢·斯蘭木家里,奶茶飄香,歡聲笑語,熱鬧非常。

河南援疆干部、第十三師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陳金嶺帶著來自鄭州的8個家庭來吐爾得漢家結親。當場8個家庭認下了這門“親戚”,允諾經常“串門”。

2017年3月24日,陳金嶺參加“民族團結一家親”結對認親活動。了解到吐爾得漢家庭生活困難,陳金嶺決定結下這門窮親戚,幫助吐爾得漢一家擺脫貧困。

從協調吐爾得漢女兒的貧困大學生補助資金,到幫助其女兒實現在家鄉教書的夢想;從協調吐爾得漢長子報名參加高考,再到幫助吐爾得漢小女兒千里迢迢赴鄭動手術,一次次溫情相助讓吐爾得漢一家感恩在心。通過近3年的幫扶,吐爾得漢一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援疆就意味著奉獻,這是每一名共產黨員都應有的家國情懷。”這是陳金嶺寫給兒子信中的一段話。

“一次結緣,終生結親。如今,一批批河南援疆干部人才和新疆各族人民一道,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唱響了一曲民族團結的歡歌。”陳金嶺說。

妙手仁心美名揚

“要不是趙院長,我的腿可能要廢了。”提及趙明宇,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薩爾喬克鄉蘇吉西村貧困牧民阿合買提·吾馬爾總會眼含淚光。

5年前,阿合買提因一場車禍傷了一條腿,后來傷腿肌肉萎縮,令他疼痛難忍,即便拄著雙拐也寸步難行。經趙明宇的治療,現在阿合買提傷腿的疼痛感減輕,不用拐杖也能慢慢走路。

趙明宇是洛陽正骨醫院頸肩腰腿痛科主任,2017年2月,他告別親人來到哈密。

為幫助哈密市中醫醫院找準“以骨科為主,大??菩【C合”的定位,趙明宇發揮專業特長,從學科建設、科研項目到日常診療,都積極建言獻策。在他的幫助下,2018年6月,哈密市中醫醫院河南洛陽正骨樓投入使用。如今,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找名醫醫治疑難雜癥。

近3年來,趙明宇收到數十面錦旗,每面錦旗背后都是一個個重獲幸福的家庭。“哈密市中醫醫院來了個河南神醫”,“神醫”趙明宇被哈密當地群眾口口相傳。

趙明宇告訴記者:“治病救人是醫生的職責和使命,我能幫患者祛除疾病,讓他們在健康快樂中享受美好生活,這就是我最大的驕傲!”

三次援疆已把他鄉作故鄉

河南援疆干部劉志懷來到哈密豫新能源產業研究院裝修現場,望著拔地而起的研究院,臉上露出了笑容。

“哈密市礦產資源豐富,卻沒有能源研究機構,研究院建成后,就能填補這一空白。”劉志懷說,哈密豫新能源產業研究院由河南理工大學與哈密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共建。如今,該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裝修完成后即可投入使用。

劉志懷是哈密職業技術學院的副院長,也是哈密職業技術學院發展的見證者,3次援疆,9年的援疆生活,他將身心都奉獻給了哈密教育事業。

2010年12月,作為第七批援疆干部,劉志懷第一次來到哈密,正趕上了哈密職業教育大發展、大建設時期。在哈密職業技術學院進行國家及自治區改革發展示范校建設過程中,劉志懷主動承擔了“數字化校園特色項目”建設任務。到2013年年底,劉志懷初次援疆任務結束時,一個位居全國同類院校先進行列的數字化校園項目順利建成。

2014年,作為第八批援疆干部,劉志懷開始第二次援疆。為提高師資力量,劉志懷決定為哈密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截至目前,劉志懷已為哈密職業技術學院培養緊缺專業教師23名、工程碩士15名,引進碩士和博士學歷教師60余名,通過言傳身教,帶動該院信息網絡中心4名技術人員提高專業水平,并和學院援疆教師組建了10個專業教學團隊。

2016年12月,劉志懷再一次選擇留了下來。“學校建設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我全程參與新能源產業研究院建設,在組建工作的關鍵時期,我不能離開,要負責到底。”說起3次援疆的始末,劉志懷有些動容。

“遠離父母家人,確有思念的痛苦??吹綄W院這幾年的變化,我覺得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劉志懷堅定地說。

從“中轉站”到“大病不出縣”

“大嬸,您怎么來了?”一大早,伊吾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高湘玲像往常一樣,準備到病房查房。剛走出辦公室,在走廊里迎面碰上66歲的維則瓦尼汗·庫爾班老人。

“我就是想過來看看你,這些奶疙瘩,你拿著。”老人緊緊地抓著高湘玲的手,像見到自己闊別多日的親閨女。

“上次給您開的降壓藥都按時吃了嗎?”“吃著呢。這幾天心臟還是有點不舒服。”“走,我帶您去檢查一下。”倆人一邊親熱地聊著,一邊往診室走。

援疆之前,高湘玲是濮陽市人民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2017年2月,她來到伊吾縣人民醫院開展醫療工作。

“盡管我來之前有思想準備,還是被醫院的現狀驚呆了!”高湘玲說,雖然醫院醫療設施比較完善,但醫務人員奇缺,現有醫生難以勝任最基礎的臨床工作,患者對醫院的醫療技術不認可,大部分病人都到哈密市區醫院治療,縣醫院成了一個中轉站。“唯一能做的,就是放下思想包袱,開始艱苦創業。”她說。

醫療基礎薄弱,就從基本培訓抓起。高湘玲開啟了全院全員的急救培訓,6個月后,所有醫生都可以獨立完成心肺復蘇、電除顫、心電圖機的操作、異常心電圖的識別、三人心肺復蘇和急救演練等一系列操作。

提升“坐醫”水平,更要積極“行醫”。由于當地高血壓病和糖尿病高發,高湘玲認真分析后發現,這與群眾不良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于是,高湘玲和醫療隊員堅持每周下鄉義診,通過一次次宣傳、一次次走訪,當地群眾對醫療隊越來越信任,就診的患者也越來越多。

“援疆專家的水平真高!”贊美聲在全縣傳開??h醫院手術量也從2016年的15臺剖宮產增加到2018年各類手術450臺,縣域內就診率由原來的不到40%提高到80%,基本實現了“大病不出縣”的目標。

“不是每朵花都能開在冰川上,雪蓮做到了;不是每棵樹都可以長在戈壁灘上,胡楊做到了。”高湘玲說,“芳華易逝,而雋美長存,我在最美的年華里做了自己最應該做的事情,這將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記者 李鳳虎)

分享到:
亚洲精品一线在线观看|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风|亚洲女同一区二区|推油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看片LUTUBE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