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張、堅定意志、模范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引領著奪取戰爭勝利的正確方向,成為奪取戰爭勝利的民族先鋒。
率先舉起抗日旗幟,是奪取抗戰勝利的民族先鋒。九一八事變后,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率先吹響抗日的號角。1931年9月19日,中共滿洲省委就發表了《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明確提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1931年9月23日,中共滿洲省委作出《關于士兵工作緊急決議》,指示各地黨組織領導東北人民開展抗日斗爭。到1933年初,由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巴彥、南滿、海龍、東滿、安寧、湯原等抗日游擊隊相繼成立,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在東北的殖民統治,支援了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
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奪取抗戰勝利的根本保證。1933年1月17日,中國共產黨提出愿在3個條件下和國內任何武裝部隊訂立共同對日作戰的協定;1935年12月的瓦窯堡會議,提出黨的基本策略任務是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西安事變”爆發后,中國共產黨以中華民族利益的大局為重,力促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七七事變后,又主動停止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方針和沒收地主階級土地的政策,取消蘇維埃政府和紅軍的名義、番號,最終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中國共產黨還不斷克服抗日陣營中出現的分裂倒退和妥協投降逆流,堅決打退和制止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高潮。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的高風亮節和正確策略,才使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能夠建立并維持到抗戰勝利,最大限度地動員了全國軍民共同抗戰,成為爭取抗日戰爭勝利的基本保證。
制定全面抗戰路線,是奪取抗戰勝利的關鍵所在。1937年8月召開的洛川會議,標志著黨的全面抗戰路線正式形成。全面抗戰路線的實質,就是將人民群眾動員和組織起來,實行人民戰爭的路線。洛川會議后,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各級黨組織配合八路軍、新四軍各部和華南抗日武裝,在敵后廣泛發動群眾,開辟敵后戰場和創建抗日根據地,開展敵后游擊戰爭,收復大片國土;在淪陷區扎根群眾之中,發動群眾開展多種形式的抗日斗爭;在國民黨統治區領導抗日群眾團體,廣泛開展抗日民主運動和進步文化工作。全面抗戰路線充分地動員和依靠群眾,激發了人民群眾的愛國意識,鼓舞了群眾的抗日熱情,使中華民族空前團結起來,成為堅持抗戰和爭取抗戰勝利的關鍵所在。
提出持久戰的戰略方針,是奪取抗戰勝利的基本遵循。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立足國情,結合抗戰具體形勢和歷史特點,先后發表《論持久戰》《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等一系列戰略指導理論,科學地預見了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提出了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并提出了一整套切實可行的作戰原則和辦法。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是在敵強我弱的客觀條件下唯一正確的抗戰指導綱領,使人們對抗戰的前途有了清楚的認識,極大地鼓舞和堅定了廣大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決心和信心。
開展敵后游擊戰爭,是奪取抗戰勝利的中堅力量。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從敵我力量對比懸殊的現實出發,明確提出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主要進行游擊戰的戰略方針。在這一戰略方針指導下,人民軍隊大膽深入敵后,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機動靈活的游擊戰,不斷消耗敵人,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敵后游擊戰爭的堅持,把大量的日、偽軍拖在了敵后戰場,從戰略上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的正面戰場,集聚和發展了人民抗日力量,逐步改變敵我力量對比,成為最后戰勝敵人的強大戰斗力量。
開辟廣大敵后戰場,是奪取抗戰勝利的堅強堡壘??箲鸨l后,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利用日軍長驅直入、后方空虛的弱點,領導抗日武裝深入敵后,在華北、華中、華南等地創建了晉察冀、晉冀豫、晉綏、晉魯豫等19塊抗日民主根據地,開辟了廣大的敵后戰場,形成了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互相配合、互相支援的戰略局面,并逐漸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主戰場。敵后戰場牽制和殲滅了大量的日軍兵力,使侵華日軍陷入兩面作戰的前后牽制與內外夾擊之中,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為堅持全民族持久抗戰并奪取最后勝利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鑄就偉大的抗戰精神,是奪取抗戰勝利的精神旗幟。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發揚了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游擊戰爭,開辟敵后戰場,頑強地同日本侵略者作斗爭,將中華民族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精神不斷升華,鼓舞和激勵著全國人民抗戰到底的決心和信念,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形成了可歌可泣的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以自我犧牲精神和血戰到底的革命斗志,成為全國人民的精神旗幟,成為偉大抗戰精神的重要鑄就者和踐行者。
黨的團結和統一,是奪取抗戰勝利的決定力量。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斗爭實踐中有力地推進黨的建設,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確立了正確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實現了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前所未有的團結和統一,黨的力量也獲得空前的發展和壯大。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杰出表現,使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了解、認識和支持中國共產黨。黨的團結和統一,增強了黨的戰斗力,使中國共產黨進一步成為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當之無愧的領導核心。(作者:河南省委黨校 楚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