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信息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提質增效

2021-12-16 15:55:14 作者: 來源:
分享到:

內容提要

當前,新媒體新技術發展所帶來的變革性影響愈發明顯和突出,使信息網絡正成為影響社會各個方面的重要因素。推進信息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提質增效,要求我們必須把握原則方向,加強組織領導,推進深度融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

習主席在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政治工作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主席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當前,新媒體新技術發展所帶來的變革性影響愈發明顯和突出,使信息網絡正成為影響社會各個方面的重要因素。推進信息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提質增效,已成為擺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時代課題。

把握原則方向,使信息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立”起來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斷加強對當代青年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努力給青年深刻的教育體驗,給青年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青年扣好人生第一??圩?。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把握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為青年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同時運用信息網絡技術,創新方法手段,把互聯網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理論學習的新空間、輿論引導的新陣地。

突出政治引領,堅定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般的知識傳授,而是以知識為基礎的價值觀教育。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始終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教育廣大青年牢固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和信心。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著力教育引導青年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青年塑造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

緊跟時代發展,創新教育方式。信息網絡時代,思想文化信息傳播方式正在發生革命性變革,以單向、線性、延時傳播為主的傳統傳播方式,正在向多維、立體、瞬時的新傳播方式演變,這既為每個人自由獲取信息、傳播話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也給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控意識形態主導權、話語權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充分把握信息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探索運用青年喜聞樂見的網絡化沉浸式交互性教育方式,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媒體新技術開辦網上課堂、開展微課教育等,切實強化教育對象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認知認同。

提高認識水平,增強教育實效。當前,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是將信息網絡當成日常教育的工具,而沒有發揮新媒體新技術的優勢。我們必須提高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水平,把握“互聯網+”對思想政治教育從內到外的影響和改變:運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研究受教育者思想、心理、情緒、行為取向,實現精確分析、精準投送、精細實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依托智能手機和移動終端,向受教育者提供高質量分布式學習娛樂環境,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社交互動;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打造網上紅色“超話”、紅色朋友圈,構建融各方教育力量于一體的大教育格局……準確把握“微時代”脈搏,充分借助“微元素”優勢,大膽嘗試“微教育”模式,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

加強組織領導,使信息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嚴”起來

在互聯網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系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社會思想文化頻繁交鋒、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激烈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堅持黨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肩負起筑牢“網上長城”、打贏網上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主動仗的重要責任。

堅持黨的領導是根本,把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指揮棒”。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加強黨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領導,是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證。必須嚴格落實黨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責任,細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建設、人員培訓、資源共享、效果評估、服務保障等方面的規章制度,確保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各項工作的落實落細落地。

加強治理監督是關鍵,守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安全門”?;ヂ摼W并非法外之地,強化網絡監管力度是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要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營造良好教育生態,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青年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理監督格局。強化網絡安全觀,落實安全責任制,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

強化陣地意識是重點,筑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防火墻”。進入信息網絡時代,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時并存,先進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織,社會思潮紛紜激蕩。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強化陣地意識,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從三尺講臺擴展到浩瀚無垠的網絡世界之中,敢于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并與其進行堅決斗爭;定期梳理、科學分析、及時處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盲點和風險點,更好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領功能,努力把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轉化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最大增量。

推進深度融合,使信息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活”起來

在不斷發展變化的信息網絡時代,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用老思路、老套路來應對新情況、新問題,而應堅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在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同新媒體新技術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工程化設計、體系化推進,從而讓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地把握時、度、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建立“顯”“隱”結合的網絡教育體系。習主席對思政課改革創新提出堅持八個“相統一”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落實這一要求,就必須探索建立“顯”“隱”結合的網絡教育體系,既堅持旗幟鮮明的立場,理直氣壯運用新媒體新技術講好大道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明道、信道的政治引領功能,又注重潤物無聲的效果,積極適應青年的思想行為新特點,善于運用視頻、圖片、動漫、網絡游戲等技術載體豐富教育表達形式,使教育形式更為青年喜聞樂見,真正實現寓教于網、寓教于樂。

建立資源整合的平臺融合體系。進入“互聯網+”時代,海量豐富的信息資源和超速便捷的網絡信息服務的融合,使網絡平臺在信息傳播方面具有很大優勢。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應探索建立具有強大信息聚合能力的“高維度”平臺,實現各種資源在信息內容、工作渠道、傳播載體、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同時,堅持技術驅動型發展,超前謀劃,加大投入,努力使平臺建設與新技術發展相適應,建立一批形態多樣、功能強大、靈活便捷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

建立精準高效的信息反饋體系。過去受技術條件限制,思想政治教育很難及時準確地把握受教育者的反饋信息,容易導致教育針對性不強。針對這一情況,可以探索運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分析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上的相關信息流動狀況,找出青年受眾的行為習慣和思想需求,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重點,實現精準施教、定向發力。在實踐中,還可以區分對象、有的放矢,根據每個人的習慣和愛好、興趣和需求開展分眾化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如春風化雨,用科學理論滋潤每一個青年的心田,培養出更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 董 佳)

分享到:
亚洲精品一线在线观看|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风|亚洲女同一区二区|推油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看片LUTUBE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