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我鎮把農田水利設施排查整改工作與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以實際行動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運用‘三個實實在在’‘三下沉、三統一、三到位’模式,扎實推進農田水利設施排查整改,對每眼井的巡查、維修、養護和管理做到制度化、常態化,確保每眼機井達到‘井出水、泵可用、電連通、能灌溉’的狀態。”近日,在全市農田水利設施排查整改工作現場會上,小楊營鎮黨委書記丁如意在作典型發言時說。
小楊營鎮耕地面積6.5萬畝,以小麥、高粱、玉米、花生種植為主,屬于典型的農業鄉鎮,旱季需水量較大。自全市農田水利設施排查整改工作會召開后,該鎮迅速行動,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和時間節點,成立了領導小組,召開了專題會,制定了《小楊營鎮農田水利設施排查整改工作方案》,確保每一眼機井發揮最大效益。
“工作中,我們切實做到三個‘實實在在’,即排查實實在在、整改實實在在、成效實實在在。”鎮長馬燕介紹,該鎮由農業中心牽頭,選調精干人員,成立排查專班,對2011年以來農業部門的高標準農田、自然資源部的土地整理、發改部門的千億斤糧食工程、財政部門農綜開發、水利部門的農田水利建設、電力部門高低壓配套工程6個項目進行了重點排查。
與此同時,由包村干部牽頭,村黨支部書記負責調配,村排查專干負責具體操作,依照每村地圖,按圖索驥,對轄區的每眼機井進行定位,依圖標識,按照要求拍照上傳到手機APP客戶端,形成了鎮村組“三級聯動、三級下沉”的排查模式。排查專班對全鎮1189眼機井進行地毯式排查,對每眼機井的位置、現狀、所屬項目、存在問題進行詳細登記,并由包村領導、村黨支部書記、排查員當場簽字確認。
“在摸清底數、掌握第一手資料之后,我鎮結合鎮情、村情,針對每眼機井的實情,仔細梳理,按照報廢井、問題井、完好井詳細分為三類,建立了機井及配套設施排查明細臺賬,便于整改時心中有數、如數家珍、一目了然。”副鎮長索光慧介紹。
該鎮在摸排澄底的基礎上,針對排查出的問題,仔細對照臺賬,多次召開專題整改推進會,對每眼井的問題逐眼逐條研判,因井施策,制定相對應的整改措施,堅持“立查立改,邊查邊改,缺什么,配什么”的原則,進行拉網式整改,做到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倒排工期,建立整改臺賬,明確整改期限和責任人,確保整改時效。
在此基礎上,以管理區為單位,建立“三統一”整改機制,即統一施工隊資質、統一施工整改標準、統一施工招投標價位,確保整改工程質量。針對每眼井的整改措施,對照臺賬,結合“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該填埋的填埋,該整改的逐井逐條銷號,進而做到整改一個,在村轄區排查地圖上,用不同顏色的圓圈,在對應位置上明確標注,并同時建立機井工程檔案卡,切實做到“一井一號、一井一卡、一清二楚”,確保全鎮機井排查整改的真實性、精準性、全面性、高效性。
今日鄧州了解到,在整改完成、標注定位點后,該鎮摒除重建輕管思想,提升政治站位,對每眼井實施建管并重,尤其在管護上,每眼井都要樹立標識牌,制定《高標準農田水利設施管護制度》,對全鎮每眼井明確管護人員及管護責任。
截至目前,該鎮1189眼機井已全部排查完畢,其中完好機井423眼,填埋廢棄井120眼,問題機井已整改到位646眼,均已達到標準,群眾滿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