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農家書屋是鄉村塑形鑄魂的主要依托。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將之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七大戰略之一,反映了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深層認識,為新時代農業、農村、農民確立了發展新思路,指明了新方向。農家書屋不僅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文化領域的重要載體,擔負著鄉村文化興盛的重任,還在引領鄉風文明、培養有知識的新型農民、鄉村治理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
2019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對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具體要求。習總書記強調:“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總方針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通過這段話,看到了習總書記對鄉村振興的堅定信心,同時這里面還包含了文化自信對鄉村振興的助推作用。只有加強培育良好淳樸的文明鄉風、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不斷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升農耕文明、創新鄉村治理體系、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才能實現真正的鄉村振興。
農家書屋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積極作用
農家書屋是黨和國家大力統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讓更多農民享受到文化改革發展成果、推動農村文化繁榮的一項惠民工程。遍布于鄉村的農家書屋,可以培養農民的閱讀興趣,引領大眾學習的潮流。好的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走向文明發達實踐經驗的薈萃。讀書不僅可以明智、提高見識、增長知識,而且還是放飛心靈、進行心理自救的有效良藥。當下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也是一個日新月異、與時俱進的快速發展時代,農家書屋豐富的知識訊息,是農民打開廣闊世界的窗戶,成為農民不可或缺的良師益友。
農家書屋的學習教育平臺,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精神動力
鞏固基層思想文化陣地,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工作領導,是農家書屋擔當的責任。農家書屋豐富的書刊和無償借閱,不僅為農民提供了學習的便利條件,也為打造學習型鄉村提供了重要保障。簡單的借閱手續,松散的閱讀空間,農民農閑之余在這里讀書學習提高文化素養,自我管理、明辨是非以及自我約束能力也在不斷提高,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
鄉村振興是一項有步驟、有目標的戰略工程,無論哪個步驟,都與思想教育分不開,農家書屋思想教育的本能,與鄉村振興構成相輔相成的密切關系。習近平總書記說“人在哪兒,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就在哪兒。”農家書屋是農民學習教育的陣地,也是基層黨組織凝聚共識的平臺,是除了移動互聯網之外農民獲得信息傳播的主渠道?;鶎狱h組織利用農家書屋的引導力、傳播力,使農民在農家書屋分享知識的過程中,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緊緊凝聚,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
農家書屋的便捷優勢,助力農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鄉村振興提出的“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需要一大批有知識有文化的新型農民,實現農產品產地與消費地的無縫對接。農家書屋便捷的文獻資源輸出功能和培訓平臺,可及時為農民提供農技知識,讓農民從書本中掌握傳統農業技術和現代農業技術的概念,掌握選擇良種、改進栽培等農技信息。其便捷的學習優勢,利于因地制宜開展多層次、全方位、多類型的農技推廣。其與鄉鎮級以上科協、科委、農技推廣站、植保公司、種子公司的密切聯系,可隨時進行科技知識線下輸出活動,提高農民科學種田的本能,讓科技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實現農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農家書屋“志、智”輸出功能,助力脫貧攻堅造血工程
漢代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目前,我國國民經濟整體發展很快,但在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時,也產生了貧困群體。早年教育失衡、知識短板、文化資源稀缺,再加上單調呆板的生活,失落感、寂寞感和孤獨感造成的心理疾患、病痛苦惱成為農民致貧的最大根源。農家書屋帶著讓每一位農民都能讀書學習、開闊視野的使命,及時走進農民的生活,讓貧困農民在閱讀中陶冶情操、增加智慧、增長志氣,自覺從思想上認識自己的窮根,在各種知識的滋潤中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小農思維。同時書中介紹的致富經驗和生活智慧也能成為貧困農民產業脫貧實踐的模板。農家書屋是鄉村“沒有圍墻的學校”,是文化扶貧助推脫貧攻堅重要突破口,它在鄉村所提供的自主性、穩定性和多樣性的服務,不僅對閱讀者在身體健康方面有“病中書卷作良醫”的保健作用,還對閱讀者的心神意念、道德思想、知識素養等志、智、知、行諸多方面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農村脫貧攻堅造血工程起到積極作用。
農家書屋公共文化服務,增強農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農家書屋以人為本、以農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的服務理念,體現了黨和政府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鄉村文化活動的具體實踐。農家書屋服務效能和服務供給,讓農民在很便利的閱讀中增長了見識,同時也在傳播先進文化、普及科技知識的過程中,享受到了知識帶來的精神充實、身體健康、脫貧致富等各種實惠。部分鄉村農家書屋的拓展服務,不僅起到打通農民閱讀最后一公里的“充電寶”作用,還發揮文化主陣地的人文關懷精神,依托讀書活動、戲曲下鄉、地方優秀文化展演等各種服務功能,擔負起留守兒童“托管站”、孤寡老人“休閑所”等責任,盡可能地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需求,以多方位的文化供給,增強農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加強農家書屋建設,服務鄉村振興
加強農家書屋建設,充分發揮農家書屋公共文化服務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直接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但就農家書屋存在的問題來看,必須不斷加強軟硬件建設,進一步拓展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量,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營造書香韻味吸引閱讀
部分農家書屋設施格調不高,激發農民讀書欲望的吸引力不夠。針對這種情況,在選擇建設農家書屋的房舍時,不僅要首先考慮采光和隔音效果,室內空間還要適當寬敞,書桌、坐凳盡量松散布局,茶水角、筆墨紙硯專用案臺也要成為標配。除了查閱、借閱、催人上進的至理名言等啟示性宣傳標語以外,還要植入少許卡通漫畫、地方特色文創掛飾、重點書籍索引圖標等文化美學元素。房舍外部環境要整潔干凈,出入方便,書屋招牌要有個性化的文化氣息,周邊有常規的花草樹木陪襯,彰顯出自然生態環境與書屋內設高度融合,各功能區域無論從視角還是感覺,都給人一種舒適溫馨的感染,使農民在勞作之余的放松休閑中閱讀,品味、浸染高品位的文化生活。
創新多種形式推廣閱讀
隨著近年來文化事業快速發展和網絡閱讀的全覆蓋,低俗、媚俗、庸俗、偽科學讀物傳播較快,農家書屋必須為群眾做好閱讀甄別。農民在讀什么,需要讀什么,這是書屋必須經常更新的“賬本”。服務人員要走到農戶、農民中間,開展送書上門,做好閱讀調研,記好“閱情日記”;要開展常態化的主題閱讀活動,設立讀后感大獎賽、知識競答等活動,引導農民愛上閱讀,以讀好書引導農民自覺加強道德品質修養,自覺講責任、講擔當、講文明,自覺抵制農村粗俗文化泛濫,真正讓廣泛閱讀成為引領鄉村文明的新潮流。
提升服務質量有效閱讀
有效閱讀,是農家書屋的基本職責。書屋管理員要根據不同情況,制定學習計劃,采取集體講讀和個體閱讀相結合,做到有針對性地指導閱讀;可招募地方文化名人和專技人員做志愿閱讀輔導員,與閱讀人員“結對子、種文化、授技術”,通過教、學、幫、帶,有針對性地推送健康常識、文化風尚、農技資訊;邀請老齡農民共同參與挖掘整理當地傳統農耕文明歷史;組織民風民俗研討會、詩歌朗誦會;舉辦弘揚民族文化的書畫、攝影、剪紙展覽等,調動農民自我管理、自我增智的積極性、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