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13日,“生物智造?豫見未來——2025南陽合成生物產業大會”在河南省南陽市召開。
此次大會由河南省實驗室牧原實驗室和南陽市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主辦,聚焦合成生物技術在未來食品、新材料、醫藥健康領域的突破及未來產業展望,圍繞未來食品原料創新、農業可持續生產、高效工業菌株構建、天然產物生物合成、創新藥物研發等熱點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隨著“中原合成生物產學研創新聯盟”揭牌成立,南陽生物制造產業正式吹響發展號角,為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生物經濟核心區揚帆起航。
向“生物制造強市”跨越
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為南陽生物制造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此次大會正式發布《南陽市搶抓發展機遇打造生物制造先導區行動計劃》,為南陽合成生物產業發展提供科學的、扎實的頂層設計和實施路徑。
據介紹,這一計劃將成為南陽領先布局新賽道、重塑新優勢的重要抓手,圍繞項目牽引、平臺建設、要素保障三大重點工作,強化關鍵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助力南陽向“生物制造強市”跨越,也為全國生物制造產業先導區建設提供經驗和范式。
大會上同時成立了“中原合成生物產學研創新聯盟”,為后續合成生物產學研交流與創新提供了平臺。
學術論壇構建上中下游產業鏈布局
主題論壇環節,多位行業領軍者帶來了精彩的主題報告。
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子微生物學家趙國屏分享主題報告《合成生物學賦能生物醫藥創新和產業轉化》,揭示了合成生物學在生命健康領域的廣闊用途和無限潛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馬大為以《合成生物和合成化學的協同創新》為主題,結合小分子藥物研發案例,介紹了合成生物和合成化學在不同階段可能發揮的作用;
清華大學教授、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主任陳國強通過《嗜鹽菌合成生物學與PHA材料生產與應用》報告,剖析了嗜鹽菌等極端微生物如何突破傳統生物制造瓶頸,成為開放無滅菌以及可以連續發酵的“下一代工業生物技術”;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定量合成生物學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劉陳立在《定量合成生物學:造物——致知——造物》報告中,揭示并強調了定量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的交叉融合將極大推動生命科學的原理和發展。
大會根據合成生物學應用的三個重點方向——未來食品、生物基材料、醫藥健康,設置了相應分論壇,推動“基礎研究——成果落地——產業應用”的良性互動。
未來食品分論壇、生物基材料分論壇、醫藥健康分論壇等三個分論壇協同為專家學者、企業提供交流平臺,展示了合成生物前沿科研技術、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新模式、產業化應用實踐等領域的最新進展,助力生物產業“補鏈、強鏈、延鏈”形成,為南陽合成生物產業發展、招商引資開拓新視野,同時吸引高層次人才集聚南陽,促進科研、產業交流,為產業轉型升級筑牢堅實基礎。
見證“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目前,牧原集團與元素驅動(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牧原實驗室引進的第一個轉化成果——牧元安糧合成氨基酸項目工廠已試生產,項目一期年產能3萬噸,生產生物合成異亮氨酸等產品,為生豬養殖企業提供“低豆粕日糧”綠色解決方案,以此“點睛”南陽合成生物制造產業藍圖。
圓桌論壇以牧元安糧合成氨基酸項目的產學研創新模式為典型案例,邀請嘉賓圍繞“共筑生物智造未來圖景”主題,共同探討如何從技術突破發展到產業落地,激活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入融合通路,凝聚南陽生物制造產業發展共識。
7月13日上午,參會嘉賓還前往內鄉縣,實地參觀牧原實驗室量產實驗基地和牧原肉食產業綜合體,直觀感受量產成果與產業實力。
量產實驗基地是落實牧原實驗室“一中心、一基地”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致力于建設成為承接科研創新從0-100的產業化過程的關鍵實驗平臺。目前,已建成發酵驗證平臺、提取純化平臺、分析檢測平臺,能承接生物轉化的發酵、提取的小試與中試任務,同時可支撐研發所需的各項分析檢測項目。南陽市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中試及量產實驗基地將致力于建設成為國家級的生物技術中試基地。
“希望通過此次大會,助力南陽搭建生物制造產業‘政——產——研——資’多維協同平臺,以前瞻布局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探索技術賦能傳統產業升級的‘新質生產力’路徑,推動南陽、河南乃至全國生物制造產業邁向新高度。”南陽市委書記王智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