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宿舍樓變身“三線建設歷史書”,讓居民的記憶“有了色彩”—— 做好城市更新,四川自貢聽民意聚民智

2021-11-17 16:30:52 作者: 來源:
分享到:

“鄰里互助緊相連,公共環境齊共建,社區文明樹風范……”近日,自貢自流井區五星街磨子井社區玉蘭苑廣場上,50余位社區黨員和居民在此高聲齊誦社區居民公約,慶祝社區東鍋義工志愿者服務隊成立。

今年10月,磨子井社區完成一系列改造,整潔舒心的環境讓居民有了滿滿的幸福感。這支由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居民組成的志愿者隊伍,將深入社區院落開展“家園美化”行動,清掃衛生死角,宣傳居民公約,鞏固提升老舊小區改造文明成果。

這也是自貢通過老舊小區改造營造良好社區氛圍的一個縮影。今年,自流井區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出發,將磨子井等99個老舊小區的改造工作整合設計為47個項目進行改造,總投資約11.7億元,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全面完成。

解居民急難愁盼 老舊小區改造“聽大家說”

在磨子井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大門外,有一條極具年代感的石板路。沿階而下,仿佛步入時光隧道,道路兩側的樓房大多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此次改造,在一棟棟樓房之間新建起一座座“自貢年代門樓”。70多歲的居民倪桂琴把這些門樓組成的巷道形容為“一本磨子井與東方鍋爐的歷史書”,“讓老東鍋人的記憶有了色彩。”

原來,磨子井社區的誕生源于“三線建設”。1966年,東方鍋爐作為“三線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落戶自貢。廠區周邊陸續興建宿舍樓,后逐漸形成社區,于2001年8月劃為磨子井社區。隨著發展變遷,這個區域成了典型的老舊小區:道路崎嶇、照明不足、排水不暢、設施破損、消防設施不全、未規范設置停車區域、水電氣管線老化……

舍不得離開這里的居民盼著改造。“我們多次向政府提出改造的建議。”社區居民陳增蓉說。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今年,自流井區啟動磨子井老舊小區改造工程。

老舊小區改造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如何做到既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歷史文化底蘊?自流井區決定充分聽民意,聚民智,尊重居民意愿,讓居民積極參與決策,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區治理新格局。

在區委區政府指導下,磨子井社區通過院落居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院落自管委員會,反復征求群眾意見,收集群眾意見200余條,解決群眾訴求50余件,得到居民們的熱情參與支持。居民們有一個共同的心愿:改造要留住“三線建設”的記憶和榮光。

要“面子”也要“里子”實現城市可品可讀可看

改造后的磨子井社區,多了不少拍照留影的網紅“打卡點”。

變化最大的大排梯兩側,年代建筑外墻改為深灰和朱紅色,改造了原有的梯步和花臺。大排梯下,一輛東鍋專線列車引領人們的思緒穿越時空。磨子井社區還在黨群服務中心打造了一間東鍋記憶懷舊展示廳,陳列著過去東鍋幼兒園留下的鋼琴、衛生院的急救箱,還有不少榮譽證書、老照片……

“那是我老伴年輕的時候。”74歲的東方鍋爐公司退休職工劉春花指著墻上的泛黃老照片,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

“老舊小區改造不僅僅重‘面子’,更要重‘里子’。”磨子井社區黨委書記鐘惠告訴記者,希望這些記憶元素能引導居民繼承發揚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精神。

像磨子井社區以東鍋記憶見證“三線建設”一樣,珍珠寺社區以熱鬧街巷品味繁華煙火,塘坎上社區以瑯瑯書聲浸潤城市文韻……自流井區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堅持“在保護中改造、在改造中培塑”,結合小區建筑文化元素,系統實施老城有機更新,以慢行步道、歷史街區為線,以小區院落、公共活動中心、城市公園為點,串珠成線,留住老城文化底蘊和歷史記憶,實現城市可品可讀可看,煥發出老城小區生機活力。

為了確保改造成效,自流井區創新投入機制,拓展改造資金來源,緊抓國家支持政策的同時,大力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如珍珠寺小區停車場擬引入充電樁專營公司投建自營,三八路小區文化活動中心擬引入文化公司合作共建……有效解決老舊小區改造資金需求。

改造完成后,還得可持續運行維護。自流井區著力培育小區自我造血功能,新增一批可經營性基礎設施,組建社區公司或引進社會組織進行經營管理,形成小區向企業持續輸血的“動脈網絡”。

(劉億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秦勇)

分享到:
亚洲精品一线在线观看|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风|亚洲女同一区二区|推油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看片LUTUBE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