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百年奮斗歷程中危機應對的基本經驗

2021-11-25 15:38:22 作者: 來源:
分享到:

“鑒往事知來者。”回顧總結黨領導河南人民在百年奮斗歷程中成功應對各種危機困境的歷程和經驗,對我們深刻認識和把握歷史規律,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更從容地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變局,更自信地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

中國共產黨因對馬克思主義信仰而成立,也因對馬克思主義信仰而發展壯大。黨領導河南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百年光輝歷程,正是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和科學指導,帶領中原人民走過千難萬險、創造勝利輝煌的真實寫照。

在這一過程中,河南各級黨組織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河南的具體實際和發展實踐相結合,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上世紀70年代初期,鞏義回郭鎮干部群眾頂著“割資本主義尾巴”的風險,開全國之先河發展社隊企業,闖出了一條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的發展新路。90年代,河南以盤活縣域經濟為突破口,掀起了“十八羅漢鬧中原”的澎湃春潮,推動了全省經濟在改革中穩健前行。近年來,河南由內陸省份成為對外開放高地的亮眼成績也是正視困難差距、立足基本省情,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創新的創新實踐。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正是有了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才能有力應變局、化危機。

上世紀60年代初期,在共和國最艱苦的歲月,面對缺錢、少糧、物資匱乏的困難,林縣縣委始終傳達出“堅持黨的領導,高舉紅旗向前進”的強烈信號,全縣群眾始終堅守“人民緊跟共產黨,改造山河有力量”的堅定信念,歷經10年苦戰建成“人工天河”紅旗渠。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大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河南廣大基層黨組織靠前指揮、組織協調,各級黨員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筑牢了阻擊疫情的中原防線。

未來的前進道路上,只有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與時俱進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我們的事業才會有可靠的定盤星,才能無往而不勝。

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根植于中華民族5000多年燦爛文明的歷史積淀,建立在黨領導人民百年長期奮斗基礎之上,彰顯出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獨特優勢,是抵御風險挑戰的重要保障。

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迅速醫治戰爭創傷,鞏固新生人民政權,到開展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再到新時代河南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如期完成;從“一五”時期國家在豫重點工程建設的火熱展開,到黃淮治理、焦枝鐵路等重大項目的動工興建,再到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米字形高鐵等重大建設的蓬勃展開;從全力阻擊“75·8”特大洪災,到迅速制止“非典”疫情蔓延,再到硬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在河南土地上辦成的這一件件大事、難事、急事,成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一個個鮮亮標識。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始終堅持并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一定能夠不斷化危為機,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緊緊依靠人民群眾

百年風雨滄桑,黨始終堅守著為人民謀幸福的不變初心,緊緊依靠人民、相信人民,與人民風雨同舟,戰勝了一切艱難險阻。

回望河南百年奮斗路,正是有了大別山區近百萬人的英勇獻身和“最后一把米用來做軍糧”的血肉相連,才造就了“28年紅旗不倒”;正是有了543萬名民工推著小車向前線運送1460多萬斤彈藥、9.6億斤糧食等軍需物資的全力支援,才成就了淮海戰役的巨大勝利;正是有了包括河南人民在內的父送子、妻送夫、父子兄弟踴躍參戰,全省上下捐錢捐物的全力支援,才贏得了抗美援朝這場新中國的“立國之戰”;也正是有了長達半個世紀近40萬淅川庫區移民的拋家舍業、別土離鄉,才換來了“一泓清水送京津”。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我們就一定能夠依靠人民團結起來的巨大力量和集中起來的無窮智慧,戰勝任何風險挑戰。

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堅忍不拔的斗爭精神

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堅忍不拔的斗爭精神,是百年來黨成功化解一切危局困境的“秘訣”和法寶之一。

百年來,也正是憑著這一堅忍不拔的斗爭精神,黨團結帶領河南人民一次次把困境變成磨礪,把挫折變成財富,把危機變成機遇,從而不斷成長和強大。大革命失敗后中共河南省委雖屢遭破壞,但屢次重建改組、堅持開展斗爭;面對敵強我弱、反“圍剿”失利的艱難處境,大別山區軍民始終斗爭不斷、“紅旗不倒”;為克服嚴重困難局面,焦裕祿憑著“革命者就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堅毅,帶領蘭考人民戰風沙、斗洪澇、治窮根;為徹底改變千百年來缺水的惡劣生存環境,林縣人民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氣魄,展開了一場同嚴重自然災害和物質匱乏的頑強斗爭;改革開放以來,面對工業基礎薄弱、制約因素較多的現實困境,河南歷屆省委、省政府鉚定目標、接續奮斗,以改革求發展、以開放促跨越,實現華麗轉身。

面對未來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甚或驚濤駭浪,只要我們時刻銘記居安思危,始終堅定斗爭意志,不在困難面前低頭,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就一定能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機遇,在大風大浪中不斷發展和壯大自己。

(作者 中共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 薛琳朱佳)

分享到:
亚洲精品一线在线观看|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风|亚洲女同一区二区|推油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看片LUTUBE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