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評論員:一部接續書寫的奮斗史詩 ——擺脫貧困走向振興(下)

2021-12-03 15:19:41 作者: 來源:
分享到:

千年大跨越,日月換新天。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傳來一個振奮人心、彪炳史冊的好消息。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如果不去比較,就不會了解這是怎樣的人間奇跡。從自身說,我們從過去的餓肚子到吃得飽吃得好,再到腰包鼓,甩掉了窮帽子,奔上了致富路;從外界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平均每年1000多萬人脫貧,這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v覽古今、環顧全球,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實現這么多人脫貧。

如果沒有經歷,也就無法體會這背后藏著何等艱辛。8年來,為擺脫貧困,我們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一路上面對很多棘手難題,啃下不少硬骨頭。以河南來說,作為農業大省、人口大省,由于貧困人口分布廣、貧困度相對較深,脫貧任務尤其繁重。艱巨的歷史任務面前,廣大扶貧干部舍小家為大家,從四面八方走進深溝巨壑,向貧困發起沖鋒,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如今,中原大地上,無論是黃河灘區,還是大山深處,脫貧攻堅的陽光照耀到了每一個角落,無數人的命運因此而改變,無數人的夢想因此而實現,無數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的背后,閃動著無數負重前行的身影,也傳頌著眾多脫貧佳話,描繪著各種振興圖景。其中,有三個故事比較典型深刻、引人深思——

第一個是永城市“面粉城”變身“食品城”的故事。永城被稱為“中國面粉城”,年加工小麥面粉60多億斤。但在以前,當地農民卻一度抱怨賣糧難。這些年,永城優化小麥品種結構,擴大優質小麥種植比重,以適應面粉等小麥加工企業的深加工需求。優質小麥的廣種,為多樣化食品生產創造了條件。如今,法式小面包、曲奇餅干、慕斯、手撕面包、鳳梨酥等生產線在永城“歡快”運轉,永城由“面粉城”變身“食品城”。

第二個是嵩縣三合村發展寫生經濟的故事。三合村身處伏牛山深處,這里山高溝深、交通閉塞,曾是典型的貧困村。后來,在返鄉青年馮亞珂的帶動下,三合村開始打造手繪小鎮,發展寫生經濟,漸漸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游玩。如今,三合村早已褪去貧窮、落后的歷史面貌,把自然風光變成了“聚寶盆”,把美麗轉化成了生產力,呈現出一派寫生產業興、村民門口創業富、村莊青山綠水美的鄉村振興發展畫卷。

另一個是蘭考縣農民用泡桐制作琴箏致富的故事。上世紀60年代,為防風治沙,焦裕祿帶領群眾廣種泡桐治理沙丘。前些年,在發現泡桐板是制作民族樂器的良材后,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紛紛做起了民族樂器生意,以琴曲招待遠客,把琴箏賣到海外,讓世界聽到了“中國好聲音”,也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富足、更加幸福。

這三個故事,分別講的是如何讓農業強起來、讓農村美起來、讓農民富起來,實質是河南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生動實踐。河南鄉村面積比較大、農村人口多,這既是發展的短板,也是新的增長點。特別是在外部挑戰日益增多的情況下,“三農”的戰略后院作用更加凸顯。推動鄉村振興,是河南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空間、最大潛力、最大優勢所在。

革命先驅李大釗曾說,“黃金時代,不在我們背后,乃在我們面前;不在過去,乃在將來”。如今,脫貧攻堅戰已經取得全面勝利,但難的是持續鞏固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河南有86人65個集體獲表彰。這既是亮閃閃的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一點都不亞于脫貧攻堅。繼續拿出一股子氣勁,發揚“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才是中原兒女應有的奮斗姿態。(河南日報評論員 馮軍福)

分享到:
亚洲精品一线在线观看|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风|亚洲女同一区二区|推油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看片LUTUBE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