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我們黨建黨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落實到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去。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既講清楚了共產黨執政“為什么要堅持人民至上”,又講清楚了“如何堅持人民至上”,為新時代正確處理黨群關系、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
共產黨沒有自身特殊利益
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整個過程中,我們黨始終強調“為人民服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為本”“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自己的使命和義不容辭的責任,把人民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贊成不贊成作為衡量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根本目的,是改變中國“一窮二白”的面貌,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的地位,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是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堅持和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要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消滅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面對這次疫情,我們黨堅持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國范圍調集最優秀的醫生、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堅持“生命至上”,就是人民至上理念在防疫斗爭中的生動體現。
人民是黨執政的基礎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是中華民族和全中國人民的先鋒隊。黨掌握了先進的理論,對歷史規律把握得更透徹,對社會發展方向看得更清楚,在實踐中也應該走在前面、干在前頭,起帶路人的作用,是領導力量。在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黨員數量少,黨員和黨組織活動也處于恐怖之中,離開了人民的支持,黨就失去了生存基礎。今天,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執掌政權已經70余年,有黨員9191.4萬,基層黨組織468.1萬個。但是,在中國這個有14億人口的大國,億萬人民在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推進社會主義民主、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中都發揮著主力軍作用,是重要的依靠力量。習近平總書記講,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在這次疫情防控斗爭中,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全國動員、全民參與,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構筑起最嚴密的防控體系,凝聚起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廣大人民群眾識大體、顧大局,自覺配合疫情防控斗爭大局,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基礎性力量。正是有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和擁護,黨執政才有了鞏固的階級基礎和廣泛的群眾基礎,黨才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戰斗力。
必須緊緊依靠人民
人民處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第一線,他們對體制機制弊端感知得最早,對利益固化藩籬感受得最深;他們最清楚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現,及其對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他們對生態保護、建設美麗家園更為憧憬。人民在實踐中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知道從哪里改、怎么樣改,也最愿意參與到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去,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和辛勤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人民群眾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黨的領導作用就在于“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把人民群眾的需要、智慧集中起來,加以歸納、總結、提升,形成反映民意的政策,然后再集中民智、凝聚民力貫徹落實下去,以發展成就增進人民福祉,贏得更大的民心。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緊密結合當前形勢再一次指出:“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緊緊依靠人民”,“掌握工作主動權、打好發展主動仗”。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黨的宗旨,也是黨的責任。時代是出卷人、黨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把大家的事情做好了,人民群眾滿意了,才是最好的答卷、最大的政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僅對物質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在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沖擊下,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了極大的困難,人民群眾就業、收入、日常生活都受到了巨大影響。在這個危難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告誡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清醒認識到,自己手中的權力、所處的崗位,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來為民謀利。各級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不慕虛榮,不務虛功,不圖虛名,切實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實際問題,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抓緊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公共衛生體系,加強城鄉社區等基層防控能力建設,保障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把人民群眾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的事情做好了,才是最大的政績。
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中國共產黨來自于人民、扎根于人民。始終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是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的重要法寶。經歷近百年奮斗,我們黨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黨的歷史方位的轉變,一方面為黨密切聯系群眾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另一方面也使黨脫離群眾的危險加大了。一些黨員干部官僚主義十足,高高在上,不愿意深入實際與群眾打交道,制定決策靠聽匯報、拍腦袋,唯我獨尊、自以為是。還有一些干部形式主義嚴重,文山會海、不干實事,熱衷于搞“動靜”發“聲音”留“痕跡”,習慣去揣摩上級的心思,做一些自以為上級滿意而傷害群眾的事,甚至瞞上欺下、粉飾太平。還有一些黨員干部喪失執政底線,搞權權交易、權錢交易、權色交易,巧取豪奪、收賄索賄,搞各式各樣的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從新時代、新使命、新要求出發,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刮骨療毒的勇氣進行自我革命、自我凈化,持之以恒地懲治腐敗、整治“四風”,贏得了群眾的肯定和擁護。然而,黨的建設永遠在路上,處理好黨群關系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我們黨要做到長期執政,就必須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牛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