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這為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我們要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努力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基礎上、以直接面對面的互動方式結合起來的基本群體,是人們的首屬群體。作為社會的最基本單元,家庭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承載著重要的使命和職能。作為心靈的歸宿,家庭發揮著滿足人們精神需要的作用。作為人生的第一課堂,家庭擔負著傳授生活技能、灌輸社會價值觀念、訓練和指導個人行為等促進個人社會化的責任。作為社會保護的重要機制,家庭又承擔著撫養、贍養的功能。作為個人連接社會的主要環節,家庭對于基層社會的穩定具有重要作用。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所以,基層社會治理的落腳點和根基要放在家庭建設方面。
家教是指家長以自己的言傳身教對子女灌輸做人做事的道理,使子女具有正確的思想道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經過科學家庭教育的孩子往往具有明確的人生理想、優良的品德、健全的人格、自律的精神、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以及較為豐富的現代知識。這些孩子踏入社會,就會成為社會公德的遵守者、社會秩序的維護者、社會發展的推動者,這不僅將大大降低基層社會治理的成本,而且還能增強基層社會治理的效能。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比較穩定的為人處世的風格,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道德觀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家風不僅對家庭關系重大,而且與民風、社會風氣密切相連。好的家風不僅能提升個人品行和修養,培養個人的家庭和社會責任感,而且能夠促進民風改善,推動全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進而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助力。
應從多方面著手,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正確處理家庭關系,建設和諧家庭。社會的本質是社會關系,家庭的本質是家庭關系,家庭建設的本質就是處理好家庭內部各種關系,實現家庭成員和睦相處,以達到“家和萬事興”的效果。具體而言,就是要處理好父母與子女關系、婆媳關系、祖孫關系等家庭縱向關系和夫妻關系、兄弟姐妹關系、姑嫂妯娌關系等家庭橫向關系。要弘揚孝老敬親、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家庭美德,以家庭的和諧穩定促進基層社會的和諧穩定。
二是豐富家教內容、優化家教方法,幫助下一代扣好人生第一??圩?。教育下一代樹立正確的家庭觀、國家觀,把愛家與愛國統一起來;要大力灌輸“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等基本道德規范;引導下一代牢固樹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具備文明生活的基本素養,學會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基本關系。努力培育下一代的勞動意識、創造意識、效率意識、環境意識和進取精神、科學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觀念,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自主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優化教育方法,克服單一的說教,借助表揚激勵法、榜樣示范法、情感交流法、民主討論法等,以增強家庭教育的效果。
三是培育優良家風,以家風帶動社會風尚。重視汲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治家文化的營養,比如,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誡子書》、南北朝時期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北宋司馬光的《訓儉示康》、明朝朱伯廬的《朱子治家格言》、清朝張英的《聰訓齋語》、民國時期張謇的《家誡》等中所包含的有益成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家風建設中去,為家風注入新的時代內涵,并為家風建設提供價值引領。需要強調的是,黨員干部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骨干力量,其家風良好,將會起到模范表率作用,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重要推動力,因此黨員干部要帶頭搞好家風建設。
(作者:河南理工大學 李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