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花雨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3月22日的鄭州黃河花園口旅游區,陽光明媚,柳枝吐綠。岸邊游人如織,“宅”了多日的人們,盡情踏青賞景。
微信朋友圈里,曬踏青、“云賞花”的,時時刷屏。街頭的一些飯館,已經有人落座就餐,眼見離昔日的人聲鼎沸已然不遠。
只要到了時間,花一定會開;只要心存美好,懷抱希望,生活終將繼續下去,就像時間長河那樣奔流向前。
遠征斗罷艱險,英雄平安歸來,催淚的一幕如期而至。3月16日晚開始,鄭州千萬座建筑同時亮燈,無數電子閱報欄、LED屏滾動播放視頻,致敬英雄。鄭州街頭,市民夾道歡迎,警員列隊敬禮,以最高禮遇迎接援鄂醫療隊隊員們——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回家了!他們曾為武漢同胞拼命,如今,他們將投入朝思暮想的親人、平淡如常的生活的懷抱。
生活還在繼續??茖W應對疫情,頂層設計在因勢利導。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指出,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要因時因勢調整工作著力點和應對舉措。自3月19日0時起,我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Ⅰ級調整為Ⅱ級,接下來還要一手抓防疫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力爭讓“兩難”成為“兩全”。
生活還在繼續:從車間到田野,四處活躍著勞動者的身影。
日前,富士康宣布,已聘請鐘南山院士團隊擔任集團新冠肺炎防疫及復工總顧問。在工信、人社、交通等多部門協同合作下,這場有準備之戰打得順手,富士康鄭州工廠,目前超過20萬員工已返回復工,100臺大巴車免費保障員工通勤,恢復了對蘋果等國際終端廠商和國內手機廠商的供貨,維護了全球供應鏈的穩定。
“河南健康碼”正式上線運行,與粵、浙、魯、閩實現互認,農民工坐著專列專機在春天出發,云對接、云簽約、云求職,云端發力“硬核”助推企業復工復產。春暖花開,病毒消散,“復蘇”的氣息日漸馥郁。
不負好春光,春耕播種忙。息縣蔬菜基地里,戴著口罩的群眾分散在田間地頭,或備壟準備種植季節果蔬,或修剪長勢正旺的蔬菜枝葉;項城一片片小麥地里,紅旗科創星創天地14個服務團隊忙碌幫扶,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在全自動作業,“網絡大講堂”隨時連線指導;新蔡縣麥佳食品有限公司里,一條條智能生產線有條不紊運轉著,饅頭、面條、燒麥等成品通過冷鏈銷往省內外60多家零售企業……
盡管新冠肺炎疫情給今年的“三農”工作增加了難度,一些地方“微循環”不暢,農資企業復工復產難、農資進村入戶難、農民出村下田難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但憑借抗疫形勢向好的東風,沃野千里的中原大地,一幅如歌如畫的農忙場景已拉開帷幕,全方位備齊農資,金融甘霖灑向農田,春耕備耕熱潮涌動,科技助農大顯身手,龍頭企業“抬起龍頭”,豐收的腳步聲聲可聞。
生活還在繼續:受疫情深度影響的產業,正在“春風吹又生”。
一位小餐飲業主告訴記者:“幾年前我們就開展外賣業務,當時只是趕時髦,沒想到如今會救了我們。”疫情肆虐期間,各路吃貨和快遞小哥聯袂演繹了一場餐飲業“大營救”。隨著風險等級降低,大街小巷,越來越多的餐飲店、理發店、服裝店開門營業了。
3月19日,鄭州市商務局、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下發通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生活需求,有序開放餐飲企業堂食服務。其他不少省轄市也在做出類似調整。
懷著品嘗美食、裝扮一新的美好心情,顧客快速掃碼、測量體溫,熱情的店主一邊提醒大家遵守“一米線”,戴好口罩做好防護,一邊熟絡地推銷自家的好產品。開業了,顧客又回來了,這生意和日子就有了奔頭。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凍”住了消費,可能會抑制社會總需求,為了“解凍”,我省及各地都出臺了相關幫扶政策,加大金融和財稅支持,減輕小微企業負擔。有經濟學家判斷,中國經濟最大的潛力就是每個人都過上美好生活的愿望,而“補償性消費”無疑會是目前服務業的一大利好。人氣、生氣、煙火氣,平日里看來再平常不過的生活場景,現在有了新的意蘊,那不僅是萬千店家的明天,也寄托著城市的繁華。親歷了城市的空空蕩蕩,我們更真切地懂得,車水馬龍才是真正的國泰民安。
這次大疫,是場大戰,也是大考。它在考驗和檢驗我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在重塑著我們的健康觀和生命意識。我們檢視著醫療衛生體系面臨的巨大挑戰,反思著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防范和化解公共風險方面的能力短板,尋找著衛生健康領域供給側改革的發力方向。我們深信,“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康強國”“健康中原”,將更為鮮明牢固地深植于我們的民族血脈、國家戰略、全社會的共同記憶。
走出陰霾,走進陽光。我們看到,在這張大考的答卷上,書寫著苦難,書寫著奮斗,也書寫著重生,書寫著自信。
在如山的疫情面前,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或多或少都會緊張、焦慮或恐慌,我們承認難過也承認感動,我們不粉飾淚水,也不回避笑容。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依舊熱愛生活”。心有所向,行有所達,一路上雖然荊棘遍布,但我們勇敢走過來了,全因為我們是一群熱愛生活的人。
對生活的熱愛多一分,對生命的眷戀就多一分,普通平凡的大多數,可以用鍋鏟和拖把來戰斗,用“宅”生活把病毒“悶”死。熱愛生活的我們,敬畏生命、仁者愛人,所以地無分南北東西,醫無分協和湘雅,舉國馳援大武漢,全民族守望相助、相濡以沫。熱愛生活的我們,豁達樂觀、愈挫愈奮,武漢方艙里,迎著病魔,太極拳、廣場舞練起來,網課、讀書會開起來,醫患如至親家人。我們珍惜一切美好事物,從欣賞一抹落日余暉到珍藏一幀“比心”剪紙,從致敬白衣天使到排隊解鎖網紅美食。
“天下無現成之人才,亦無生知之卓識,大抵皆由勉強磨煉而出耳”。所有經歷過這場戰“疫”的河南人,無論是醫護人員、基層工作者、領導干部、老師學生、媒體人等,從直接參與抗疫的英雄到用實際行動為抗疫做貢獻的億萬普通人,一定會比以前更“柔軟”也更堅強。“柔軟”,來自人性的溫度;堅強,源于前行的執著。
無論什么樣的風雨,都無法阻擋人們奔向美好生活的腳步。熱愛生活,追求幸福,跨越苦難,奮力向前,這就是我們不變的信念和力量。
有了這樣的信念和力量,我們就會想在前、干在前、走在前,航空港的飛機將抵達更遠的遠方,中歐班列將在“一帶一路”上跑出加速度,開放的河南必將氣象萬千。
有了這樣的信念和力量,我們就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貧困群眾的臉上將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荷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好,全面小康的路上“一個都不會少”。
有了這樣的信念和力量,我們就會不停步、不斷檔、不打烊,一切都會像區塊鏈一樣,能被追溯,能夠流傳,進而用一個個出彩匯聚成“多彩”,用一步步出彩凝聚成“濃彩”。
“冬天從這里奪去的,春天會交還給你”。而今春風吹,桃花汛,我們更當有信心去攜起手來,點燃新的憧憬,開啟新的征程。
前方仍有挑戰,但我們相信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