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炒著就停電了,”“接孩子放學路上發現有個井蓋壞了,差點掉下去,”“小區樓道臟亂,總是清掃不徹底”。生活中,您是否也常遇到這樣那樣的“麻煩事”,您是否拿起了手機,卻又不知道該向哪個部門尋求幫助。
在訥河市,撥打12345便民熱線秒接通,掃一掃登錄了“吹哨報到”小程序,提交操心煩心揪心事,“急難愁盼”迅速有回應。
自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訥河市把黨建引領“吹哨報到”列為“惠民八法”首項工作,建立起多部門協調及時解決群眾問題的社會治理服務體系,把“我為群眾辦實事”落到實處,切實解決了一大批“急難愁盼”問題。
接“訴”即轉 “總客服”全天候在線
走進訥河市黨建引領“吹哨報到”指揮平臺、12345便民熱線服務中心,群眾熱線電話的受理、派單、辦理、答復、督辦、回訪等各工作環節緊張有序,大廳指揮調度系統顯示屏上,實時更新的數字文字閃爍跳躍,與話務坐席的電腦系統同步,實時跟蹤群眾熱線反映問題的解決進程。
2021年,訥河市將原有12345便民熱線服務平臺全面升級改造為“吹哨報到”信息指揮平臺,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原則,建立了縣級1個“吹哨報到”指揮平臺和17個街鄉受理服務端,平臺365天全年無休、24小時受理群眾訴求。群眾有意見、建議、訴求或問題,可以通過撥打熱線、手機客戶端、領導信箱、官方公眾號、官方抖音、線下上訪等渠道進行吹哨。街鄉受理服務端在第一時間響應群眾非緊急類民生訴求和網格反饋的各類問題,按照民生保障、市容管理、建筑規劃、生活求助、民事糾紛、物業管理、農業生產、投訴舉報8大類實行分類處理,力爭把問題解決在本轄區。對解決不了的問題及時“吹哨”提交到縣級“吹哨報到”指揮平臺,實現了自下而上“吹哨”、自上而下報到、信息共享、綜合統計。指揮平臺后端全程監控和監督接哨、辦哨、評哨過程,做到“網內受理、線下辦理、網內監督”,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讓“吹哨報到”服務快速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百米”。
多元聯動 高效服務體系迅速響應
“樓下燒烤店油煙大、味道重,窗戶都不能開了。”“有人在小區旁邊養家禽,夏天味難聞,叫聲特別擾民,物業勸說無用。”“1號樓樓后有兩三家接了門斗,嚴重影響日常車輛出行。”
群眾“哨聲”響起,“吹哨報到”指揮平臺接訴即轉,一分鐘內迅速了解情況并將問題轉派給城市綜合執法局職能部門承辦。接到群眾訴求后,工作人員迅速趕往現場核實相關情況,耐心勸導、積極協調,不到一個小時,事情就得到了有效解決。這樣“一站式”服務高效解憂的場景經常出現在群眾身邊。
為提高“應哨人”服務水平,黨建引領“吹哨報到”辦公室組織開展全市黨建引領“吹哨報到”工作推進會及業務培訓會,參加培訓人員140余人,涉及全市85家單位,培訓內容包括相關工作制度和各級平臺系統操作業務,為“吹哨報到”平臺正常運轉提供技術保障,強化對接人責任意識擔當。同時,通過現場業務培訓、實地督導檢查、視頻業務指導等方式,全面梳理在運行中發現的短板和不足,進行有效整改提升,保障各級平臺有序運轉,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有“求”必應 為民辦事有回音
今年夏秋季的強降雨天氣給市區內的橋梁、涵洞帶來影響,“吹哨報到”指揮平臺陸續接到南環路西城壕橋周邊居民反映的出行難問題,市住建局“接哨”即動,經過現場核查對橋梁立即進行緊急封閉處理,并于8月21日啟動橋梁修復工程,經過兩個多月緊張施工,主體工程預計在11月中下旬完工,將采取限高通行的方式,保持人員、部分車輛正常通行,其他輔助工程將于明年6月前完工。
今年73歲的戶德春老人是附近小區居民,看到施工變化高興地說:“政府為老百姓著想,大家的訴求得到了回應,橋修完以后為居民出行解決了大難題。”
截至目前,“吹哨報到”指揮平臺通過“普通哨”迅速辦,“重點哨”精細辦,“疑難哨”提級辦,解決了部分老舊散樓、平房區因自來水管線漏水、城南新區先后因電纜損壞致居民停電等“四供”問題1222件;先后召開地下管網和垃圾管理清運聯席會議,協調解決無主窨井、通訊線路脫離問題等620件。調動市直力量和街鄉力量,開展行業攻堅,協調城市綜合執法局解決噪音擾民、步道板停車、占道經營、違建等市容市貌問題2258件;協調交警大隊解決車輛管理、交通秩序等交通安全問題835件;協調鄉鎮處理垃圾清理、路面積雪、出行道路坑洼等問題4155件。
通過黨建引領“吹哨報到”工作納入基層黨建深改項目,基層部門多個網格整合成一個多功能的黨建綜合網格,打造“多網合一”的問題收集處理、聯系服務群眾管理系統。目前,建立城區黨支部47個、城鄉黨建綜合網格1588個,推選黨員中心戶787戶,選派226名優秀機關干部擔任民情聯絡員,構建起“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民情聯絡員”的基層服務體系,確保問題發現在基層、解決在基層。
(閆藝丹 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姚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