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 實干為民 ——陜西法院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紀實

2021-11-17 15:57:17 作者: 來源:
分享到:

“聚焦‘急難愁盼’,讓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多、更直接、更實在。”這是陜西法院擲地有聲的承諾,也是事事踐行的準則。

“有了這個窗口,咱準能辦成事!”近日,不少前往西安市雁塔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辦事的群眾發現,大廳里添了新“風景”:導訴臺旁有“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字樣的標示牌,格外引人注目。

該窗口的設立,是陜西法院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

自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陜西法院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用一個個實招化解審判執行工作中群眾“難點”“堵點”,把實事辦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專家都說了,我們沒有啥意見。”在宜君縣人民法院,縣農技中心專家的參與讓一起因打農藥造成相鄰農田玉米受損的糾紛案件得到圓滿調解,雙方當事人心服口服。

專家進法院,已不是個例。吸納調解組織733個、調解員2235人……陜西法院積極推動構建資源共享、動態管理的調解網絡,廣泛吸納醫療、教育、交通、金融等行業調解組織及專業調解團隊作為法院特邀調解力量,實現法院司法確認與訴前委托調解、特邀調解、行業組織專業化調解、人民調解等有機銜接,形成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合力。

在越來越多的基層矛盾在“家門口”得到解決的同時,各級法院深入推進一站式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為群眾提供覆蓋調解、立案、審判、送達等各環節的全流程、全業務網上訴訟服務,互聯網“新陣地”讓矛盾糾紛化解更高效。據統計,截至10月底,全省網上立案6.8萬件、在線調解13.6萬件、在線保全4039件、在線鑒定1.6萬次,電子送達52.1萬件次。

司法服務做加法,矛盾糾紛做減法,群眾對司法服務的滿意度節節攀升,司法為民的腳步從未停歇。

省法院通過“開門搞整頓”積極納諫問策,對收集的23項群眾意見建議建立清單,實行統一銷號管理,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進一步落地見效。

在線立案,繳費怎么辦?官司贏了,訴訟費怎么退?省法院緊盯群眾所需,主導開發訴訟費電子票據系統,實現訴訟費收取、結算、退繳、開票工作全程電子化,讓群眾足不出戶便可繳費并獲取訴訟費電子票據。針對勝訴當事人訴訟費“退費難”“退費慢”問題,省法院出臺《訴訟費退費辦法》,規范訴訟費退付辦理流程,并率先開展訴訟費退費集中清理專項活動。截至10月底,共清理案件4167件,涉及金額12544.34萬元。

人身損害賠償標準直接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省法院出臺《關于在全省人身損害賠償類民事糾紛案件中統一適用城鎮居民人身損害賠償標準的意見(試行)》,在全省人身損害賠償類民事糾紛案件中實現“同命同價”。

“人身損害賠償標準統一試點,將有效提高審判效率,而且隨著賠償標準尺度的清晰,訴前調解更容易達成共識,有利于矛盾糾紛快速化解,讓司法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眾。”省法院民一庭庭長趙學玲表示。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切實保障維護未成年人權益是司法為民的應有之義。陜西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積極探索“司法審判、聯動共治、教育預防”的少年法庭工作新模式,切實做好未成年人保護、犯罪預防和法治教育工作。依法嚴懲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犯罪并集中發布典型案例、制定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20條具體舉措、為少年法庭掛牌、“法治第一課”進校園、開展“紅領巾法學院”活動……一項項有力保障,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法治藍天。

切實維護農民工群體的合法權益體現著司法溫度。省法院在全省部署開展“為農民工辦實事暖薪行動”,對涉農民工工資案件進行全面排查、建立臺賬、重點督辦,暢通立案、審理、執行“綠色通道”,截至10月底,共審結涉農民工工資案件3024件,結案率87.42%。

及時兌現每一份司法判決,司法的公信力會在老百姓心中牢牢樹立。陜西法院積極開展“三秦颶風·2021我為群眾辦實事”執行專項行動和涉民生案件專項執行行動,讓勝訴群眾的“紙上權利”變成“真金白銀”,讓公平正義看得見、信得過、等得起、能實現。截至目前,全省共執結民生案件1.73萬余件,涉案金額18.94億元。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省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范思泓表示,下一步,陜西法院將更加精準對接群眾新期待新要求,讓訴訟更便民親民、司法更安民惠民。

(本報記者 陶玉瓊 通訊員 張雅芝)

分享到:
亚洲精品一线在线观看|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风|亚洲女同一区二区|推油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看片LUTUBE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