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解難題,全心全意辦實事。
自今年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湖南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律師協會緊緊圍繞中心大局,聚焦企業和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組織引導律師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紓民困、解民憂,使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提升。
“上門式普法”,助力企業化風險
“李律師對公司經營中使用最多的銷售合同進行了詳細審查,列出了13個法律風險點,提醒我們在訂立合同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真是太實用了!”4月20日,湖南金州(湘潭)律師事務所組織律師前往企業園區開展企業合同規范審查培訓,獲得園區企業高度評價。
送法上門,幫助企業找準法律“盲區”。今年來,全省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聚焦企業在法治領域的所需所盼所急,常態化推進民營企業“法治體檢”,組建221個“服務企業志愿律師團”開展“上門式普法”。同時,擴大公司律師和企業法律顧問覆蓋面,目前共有公司律師585名,1.1萬家企業聘請律師擔任法律顧問,辦理涉企法律事務7.9萬件,全方位為企業依法經營賦能。
根據司法部統一部署,今年,我省積極推動建立“萬所聯萬會”工作機制,組織全省律所與123家縣級工商聯和2316個商會建立協作、服務機制,促進信息溝通、人員融通、業務聯通。岳陽率先在自貿試驗區設立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探索“商會+企業”法律服務新模式,在服務“三高四新”戰略中邁出新步伐。
法律服務,讓群眾感受法治“溫度”
“感謝法律援助,為我們討回了血汗錢。”8月6日,湘潭縣花石鎮的農民工胡某感謝長沙市法律援助中心謝律師的為民之舉。
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法治的“溫度”。今年來,湖南律師隊伍廣泛開展“《民法典》進家庭‘雙百’公益活動”和“防校園欺凌、防校園暴力”等法治講座217場次,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服務3.7萬件(次),調處物業、家事、鄰里等各類矛盾糾紛3426件,群眾法律服務“獲得感”明顯提升。
為打通法律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在實現村(社區)法律顧問100%覆蓋的基礎上,引導律師主動認領8.9萬個公共法律服務志愿點,6325名律師常態化開展法治宣傳、法律咨詢、糾紛調解等服務,為村(社區)組織和村(居)民提供各類法律服務11萬人次,農村地區法律服務資源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便民惠民,彰顯責任擔當
今年8月,受疫情影響,長沙某房地產公司面臨“上下游”多個合同違約風險。緊急關頭,該公司負責人向省律師協會求援。
了解情況后,省律師協會指派公司法律事務和建筑房地產專委會組建團隊,協助該公司依法采取措施降低風險、減少損失。
開展涉疫情矛盾糾紛化解,律師有著職業優勢、專業優勢和實踐優勢。省司法廳、省律師協會積極作為,組織編印疫情防控簡明法律讀本、20個指導性案例,制定14條法治便民惠企舉措。各地律師依托“12348湖南法網·如法網”等線上、電話、微信服務平臺,廣泛提供各類法律咨詢服務。
張家界等地疫情防控期間,全省各地律師事務所積極行動,共捐款捐物270萬元,參與志愿者活動1.1萬人次,有力彰顯了律師隊伍的責任擔當。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沙兆華通訊員 鄧慧 蔣濘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