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精神,最根本的是要把握“兩句話,八個字”的要求,即“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這是講話的關鍵詞,是靈魂,是主題,也是學習領會講話精神的一把鑰匙,它把歷史、現實和未來貫通起來,把我們黨為什么出發、怎樣一路走來、如何走向未來聯系起來,科學指明了我們黨95年歷史的出發點、根本點、生長點,深刻揭示了我們黨從歷史走向未來的信仰之基、成功之道和勝利之要。
一、不忘初心,我們黨為什么出發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我們黨已經走過了95年的歷程,但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講話提出了一個關于黨的歷史的重大而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就是我們黨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這是我們黨的大本大源問題。近代中國為什么會產生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什么性質的黨?歷史和人民為什么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這是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的問題,而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黨的初心、從為什么出發中尋找答案。中華民族有國有史五千年,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都無法相比的。中國封建社會創造了很高的文明,即便是到了末期,也還創造了長達115年的康乾盛世,有人稱它為“落日的輝煌”。這個時期中國經濟總量、中國對外貿易約占世界三分之一。就是在康乾盛世結束以后,中國經濟也還處于世界前列。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時,中國經濟總量還占世界總量33%,而美國只占1.8%。此后,伴隨西方的殖民掠奪和入侵,中華民族開始慢慢衰落,1919年達到最低點,經濟總量僅占世界經濟總量的4.2%,而同時期美國則占27.8%。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執政以后,中國社會發展面貌開始發生改變,經濟指標開始回升?,F在我國經濟總量已經排名世界第二了,經濟社會發展日漸強盛。我們之所以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因為我們這個民族曾經有過輝煌,曾經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們要恢復這個光榮,讓中華民族為人類社會的前進和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由于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習近平總書記在闡述近代中國社會性質形成時用了一個新詞一一“成為”,過去常用的詞是“淪為”或“淪落”。“成為”這個詞用得好、用得準確。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把近代中國社會性質改變的根本原因講清楚了,主要就是西方列強的入侵。我國近代社會性質的改變、民族的衰落不是主動的“淪為”,而是被動的“成為”。這就解決了長期以來在這個問題認識上的歷史錯位問題。因為不論是“淪落”還是“淪為”,都蘊含了歷史主體內生性自然運動結果的意味,這會給人一種印象,好像中國近代社會性質的改變是自身運動的必然結果。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正因為近代以來帝國主義入侵造成“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為了拯救民族危亡,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近80年間,中國社會的各個階級、階層和各種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苦苦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最早是封建地主階級,他們不甘心國家被瓜分、民族被欺侮,“師夷長技以制夷”,舉辦了洋務運動。梁啟超在《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中,曾把中國“對外學習”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學習西方技術;第二個階段是學習西方制度;第三個階段是學習西方思想文化。洋務運動就是“第一個階段”,是封建地主階級的救國運動,但失敗了。在這同時,農民階級奮起抗爭,掀起太平天國運動,也失敗了。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派康有為、梁啟超等發動戊戌變法,百日維新,最終也難逃失敗的命運。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比較完整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資產階級的一次頑強奮斗。就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而言,辛亥革命是取得了勝利,但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從這一點看,辛亥革命又是失敗的??v觀世界各國民族民主運動的歷史,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任務應該是由資產階級及其政黨來承擔的。但是由于中國資產階級先天不足導致的軟弱性和妥協性,無法承擔和完成這樣的任務,這個任務就歷史地落到了中國工人階級及其先進政黨一一中國共產黨的肩上。止是在這個意義上,毛澤東說,我們是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繼承者。我們黨史的第一個時期,叫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是區別于孫中山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革命有“新”“舊”之分,但是舊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第一階段任務卻是相同的。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孫中山的革命奮斗,把他沒有完成的任務加以完成,并在此基礎上,把革命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推向社會主義。
不論是從近代以來革命運動的發展趨勢看,還是從中國社會歷史運動的必然要求和內在規律看,中國共產黨的產生都是必然的。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五四運動之后,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誕生了。這段話清晰地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產生的兩個基本條件:一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二是中國工人運動的發生和發展。這是促使中國共產黨誕生缺一不可的兩個基本條件。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181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51年后,“馬克思”這個名字和他的思想被陸續翻譯成中文。1899年,在上?;浇虖V教學會主辦的《萬國公報》上,由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翻譯、中國人蔡爾康撰寫的《大同學》中,首次將“馬克思”的名字翻譯成中文。當時翻譯的名字和我們今天所使用“馬克思”這幾個中文字是完全一樣的。但是他把馬克思的國籍搞錯了,說馬克思是英國的工人階級領袖。1902年,梁啟超在《新民叢報》上發表了兩篇文章,400多字,也出現了馬克思的名字。但他把“馬克思”的名稱翻譯成了“麥喀斯”。1901年,上海世界社出版了一本八開大畫冊,叫《近世界六十名人》,第一次出現了大胡子馬克思的形象畫像,就是后來我們常見的馬克思形象。
客觀地講,馬克思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并沒有產生什么影響,也沒有什么人去關注。直到22年后的1921年,這種狀況發生了根本改變,原因就是中國共產黨成立。我們黨一成立就把馬克思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并在這種思想理論指導下迅速投入實踐。這種歷史狀況的轉變與十月革命有著密切關系。1911年,十月革命發生后,先進的中國人開始把目光轉向俄國。俄國當時是歐洲最落后的國家,但是無產階級革命在這里成功了,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實現了工農民主專政。俄國的這場革命到底是怎么發生的?是由什么樣理論指導的?中國先進分子思考的最終結論就是毛澤東概括的那句話:“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之后,以李大釗為代表的先進分子開始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李大釗是中國第一個傳播馬克思主義并主張向俄國十月革命學習的人。1918年,他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論述1911年的俄國十月革命與11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木質區別。他在同一年還寫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熱情謳歌十月革命。1919年,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該文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進入比較系統的傳播階段。1920年,第一部中文全譯木《共產黨宣言》在上海出版發行。它的翻譯者叫陳望道。陳望道早年留學日木,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并刻苦學習鉆研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2012年,人民論壇刊登了一篇題為《信仰的味道》的文章。文章寫道,1920年陳望道在家鄉茅屋廢寢忘食翻譯《共產黨宣言》時,母親為他準備了一碟紅糖蘸粽子吃。過了很長時間,母親問吃了沒有?夠不夠甜?陳望道說:夠甜!夠甜!當母親進來收拾碗筷時,卻發現兒子的嘴上滿是墨汁,原來陳望道是蘸著墨汁吃掉粽子的。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堅定理想信念時,講過這個感人的故事。
傳播馬克思主義一方面是要讓更多的中國人能夠了解馬克思主義,另一個更為重要的方面是要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真正扎下根來。從最初傳播歷程看,馬克思主義被確定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時中國的政黨很多,辛亥革命后政黨政治在中國興起,“集會結社,猶如瘋狂,而政黨之名,如春草怒生”,各種政治組織和團體最多時達680多個,具有政黨性質的有300多個。當時的社會主義學派也是五花八門,無政府主義、合作主義、新村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等紛然雜陳。但各式各樣的政黨和學派思想最終都曇花一現,只有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站住了,發展壯大起來了。
當馬克思主義被中國共產黨確立為指導思想時,它已經誕生73年了。那個時候,我們黨也只是幾百個政黨中的一個,只有50多名黨員。出席一大的代表有13人,其中年齡最大的是湖南代表何叔衡,魂5歲;最小的是北京代表、北京大學學生劉仁靜,只有19歲。全體代表的平均年齡是28歲。毛澤東那一年正好是28歲。毛澤東登上天安門城樓,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時候是56歲。這一年,新民主主義革命也剛好經歷了28年。
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在當時沒有引起社會上太多注意,完全是秘密的,以至于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召開一大時,有暗探闖入,與會的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建議馬上中止會議。之后,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的游船上繼續進行,最終圓滿落幕。
黨的一大召開時間是1921年7月23日。之所以把7月1日作為黨成立紀念日,是因為1911年我們黨在延安時準備舉行建黨20周年慶?;顒?,參加過一大的代表毛澤東和董必武都回憶說會議召開的時間是7月,但不能確定具體是哪一天,后來就決定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