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全省脫貧攻堅問題整改暨總攻動員會既充分肯定成績,又分析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與短板,體現了鮮明的問題導向。在有限的時間內向脫貧攻堅發起最后總攻,要緊盯問題,瞄準短板弱項重點突破。
堅持問題導向,是科學的工作方法,也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鮮明特征。在矛盾和問題面前,是遮掩回避還是直面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科學擘畫“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要求對扶貧對象實行精細化管理,對扶貧資源實行精確化配置,對扶貧對象實行精準化扶持,確保扶貧資源真正用在扶貧對象身上、真正用在貧困地區。設定時間表,實現有序退出,既防止拖延病,又防止急躁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始終貫穿著一個鮮明的理念:問題導向。正是以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為目標任務進行開拓性、創造性工作,才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全國脫貧攻堅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39個貧困縣實現摘帽,582.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貧困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推進脫貧攻堅過程中,河南立足實際,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經驗。比如,金融扶貧盧氏模式,克服信用評價、風險防控、金融服務等五大障礙,有針對性地建立四大體系,有效提升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殘疾人貧困家庭存在著看護與擴大收入的客觀矛盾,上蔡縣推出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模式,實現了“托養一個人,幸福一家人”。蘭考發展普惠金融、孟津壯大“回歸經濟”,無一不是從問題出發,扭住重點難點問題持續發力,精準發力。正是堅持問題導向,這些泥土里生長出來的經驗模式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吃得了黃連苦,日子才會比蜜甜。毋庸諱言,當前我省脫貧攻堅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說到底還要從思想上作風上找原因。突出的表現:一是“松”,當前大多數黨員干部頭腦中的弦繃得還是緊的,工作勁頭比較足,但也有個別干部思想上出現滑坡,存在疲倦厭戰、坐等收官、驕傲自滿等情緒;二是“躁”,個別干部存在急于甩手清零、精力分散轉移等急躁心態;三是“粗”,一些干部講認真不夠,存在基礎環節不扎實、到戶幫扶不精準、問題整改不較真、工作方法不對路等問題;四是“虛”,仍有個別干部在落實責任上擔當意識不強、主動作為不夠,在執行政策上把說了當做了、把做了當做好了,在服務群眾上眼睛向上看得多、腳步向下走得少。脫貧攻堅是要向黨中央和人民群眾明明白白交賬的,只要有問題就藏不住。有問題不可怕,關鍵是要正視問題。越是把問題查得充分、挖得深入,開展工作就越能有的放矢、落細落實。
成績不說跑不掉,問題不解決不得了?,F在距離年底只有120多天了,各地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有機統一,保持攻堅態勢、切實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全力保障扶貧資金投入、科學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瞄準特定貧困群眾精準幫扶,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確保目標不變、靶心不散,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工作,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抓好落實,我們的小康生活一定會芝麻開花節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