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文化符號重構與中華文化認同

2021-12-20 17:12:40 作者: 來源:
分享到:

黃河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文化符號是中華文化符號體系的主體展示,黃河文化符號體系的建構是中華民族根魂的具體體現,認真研究黃河文化的符號重構,對于中華文化的認同具有重要的意義。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代表

在中國大江大河體系中,黃河干流并不算最長,流域面積也不算最大,但是黃河對于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而言,其象征意義并不是其他大江大河所能比擬的。黃河從青藏高原一路東下,跨越中國地理的三大階梯,直奔大海。其中黃河中游與中下游之交最具代表性的河洛文化和關中文化,構成了中華文化的核心。

從夏商周直到漢唐北宋,中華文化的頂級輝煌,中華文化所體現的世界文明的高度,就是以長安—洛陽—開封為東西軸線的中國大古都的“黃河時代”,中國核心王朝的政治中心在這里長達3000多年。中國傳統的科技發明創造在這里誕生,中國特色的制度體系在這里形成,中國最頂尖級的人才在這里匯聚,中國的民族融合在這里發生,中國最主要的思想理念在這里生成,中國重要的文化底色在這里著色成功。黃土—黃河—黃種人,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黃色文明”。在中國的江河體系中對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最具影響的河流就是黃河,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你們可以藐視一切,但不能藐視黃河。藐視黃河,就等于藐視我們這個民族。”

黃河文化符號是中華文化符號的主體展示

黃河文化符號是黃河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成就體現,是黃河文化的精華。黃河文化符號實際上就是中華文化符號的主體代表。

漢字。以象形為基礎的漢字,由包括象形、會意、形聲、指事等方法而構成了漢字的結構組合。漢字不但包含了中國人對世界的豐富體驗,也是中國人思維方法的具體體現。倉頡造字的傳說發生在黃河流域,尤以陜西長水和河南南樂的倉頡廟最為著名。賈湖的契刻符號是考古發現最早的漢字符號,距今已七八千年。安陽殷墟發現的甲骨文,為最早最為成熟的漢字體系。周原發現的青銅銘文,是中國金文的大篇幅杰作的重要代表。東漢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許慎的《說文解字》,則解開了漢字的構造秘密,成為中國最早的漢字字典。漢字的篆體、隸書、行書、草書,最早也都形成于黃河流域。

河圖洛書。由文獻中的伏羲畫八卦相關聯的河圖洛書,成為中國人最早以陰陽為代表的思想理念,其形成在黃河流域,尤以黃河與洛水匯流處最具代表性。陰陽太極理念開啟了中華文化思維模式的先河,并由《周易》得以發展。“文王演周易”的歷史,就發生在湯陰的羑里。由《周易》而形成了儒道兩大文化流派,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出生在黃河下游的魯國,其到中原周游列國,并形成和完善了儒家體系;道家的創始人老子出生在黃淮之間的河南鹿邑,他的主要人生閱歷以及重要成果《道德經》,也是在黃河流域體驗完成。

長城。中國長城是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防御型工程。長城修建最早起源于東周列國之間,尤以位于今山東的齊長城、位于今河南的楚長城,時間最早。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將列國間的邊城連接成防御北方少數民族的長城。漢、隋、唐、明等王朝,均在北方邊界不斷構筑長城。尤以明長城最具完整性和代表性,總長度6700公里。歷代王朝所修長城主要位于黃河流域,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分界線,也是華夏文明發展壯大的重大守護體系,是中華民族愛好和平、不畏強敵的象征。

四大發明。中國對世界科技最大的貢獻就是“四大發明”,其中指南針,古又稱之為“司南”?!豆砉茸印酚?ldquo;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反映最早的司南實踐在中原。造紙術,在西安灞橋的漢墓中發現了西漢的紙張,東漢時蔡倫在洛陽又改進了造紙術。印刷術,在西安的唐墓中發現了高宗時的佛經印刷品,應為最早的雕版印刷實物。北宋開封則成為全國最大的活字印刷中心?;鹚幍漠a生則與煉丹有關,晚唐時火藥已出現,嵩山則為道教煉丹中心,最早的火藥配方就出自北宋官修的《武經總要》一書,而這部書的修纂在京城開封。

二十四節氣。它是古代先民順應農時,通過對天體運行的長期觀察,對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方面變化規律科學探索而形成的知識體系,是中國悠久農耕文明成就的具體體現。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最早見于《史記-太史公自序》和《淮南子》,歷代歷法及節氣的確定,也是以黃河流域為基準。

黃河文化符號,還包括中醫、瓷器、絲綢、戲劇、酒、圍棋、城市中軸對稱、四合院等,反映這一文化符號可以通過分層而成為一個龐大的體系。如果進行對比,就會發現中華文化符號體系的主體就是黃河文化符號體系。

黃河文化符號體系建構是中華民族根魂的具體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黃河文化符號實際上是黃河文化的主要代表性元素,黃河文化符號的梳理,對于我們認識黃河文化的價值,認識黃河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要從中華民族根和魂的角度去梳理黃河文化符號。根和魂,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本色,以及浸潤在民族骨子中的不屈的精神。要從自身文化的深處探尋根脈,鑄就靈魂。將體現民族根魂的文化符號提煉出來,以不斷傳承光大民族凝聚發展壯大的文化基因。

要從中華文化認同的角度去梳理黃河文化符號。中華文化認同是中華民族發展最根本的基礎,要從黃河文化符號的梳理中尋找歷史上促進民族融合發展的關鍵點、關鍵符號、關鍵要素,從而使我們這一多民族國家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擁抱在一起。這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關鍵所在。(作者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二級研究員 張新斌)

分享到:
亚洲精品一线在线观看|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风|亚洲女同一区二区|推油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看片LUTUBE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