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反腐敗思想與當代價值

2021-12-02 18:11:36 作者: 來源:
分享到:

反腐敗斗爭關系黨和國家政權的生死存亡。毛澤東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一直高度重視反腐敗斗爭,對反腐敗問題進行了長期而艱辛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思想體系,其內涵豐富、特點鮮明、時代性強。認真學習和研究這些思想,對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反腐敗工作,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科學地闡述了反腐敗的重要意義和原則

(一)反腐敗關系到革命的成敗和執政黨與國家政權的興衰

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就深刻認識到反腐敗斗爭的重要性,只有大公無私、廉潔奉公,才能贏得人民的支持,奪取全國勝利。1932年,針對中央蘇區瑞金縣葉坪村蘇維埃政府主席謝步升以權謀私案件,毛澤東嚴肅指出:“腐敗不清除,蘇維埃旗幟就打不下去,共產黨就會失去威望和民心!”在延安,毛澤東就提醒全黨一定要把李自成失敗的教訓作為前車之鑒,牢牢記取。他特意把郭沫若撰寫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印成小冊子,號召全黨干部閱讀,“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提出“廢除蔣介石統治的腐敗制度,肅清貪官污吏,建立廉潔政治”。1949年3月中共中央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時,毛澤東再次告誡全黨:“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正因為共產黨的清正廉潔、艱苦奮斗和親民愛民,才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贏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把反腐治貪作為執政黨建設的頭等大事來抓,深刻認識到腐敗則亂、腐敗則變、腐敗則亡,反腐敗斗爭是關系到黨和國家政權前途命運的根本問題。1951年11月30日,毛澤東在轉發西南局報告的批語中說:“反貪污、反浪費一事,實是全黨一件大事……。我們認為需要來一次全黨的大清理,徹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貪污事件,而著重打擊大貪污犯,”“才能停止很多黨員被資產階級所腐蝕的極大危險現象,才能克服二中全會所早已預料到的這種情況”。他還指出“應把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斗爭看做如同鎮壓反革命的斗爭一樣的重要。”毛澤東曾告誡全黨,腐敗現象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個基本亂源,輕則引起群眾的反對和不滿,重則會引起“第二次革命”,造成干部“霸王別姬”、黨和國家改變顏色的局面。后來鄧小平對此評價說,毛主席在革命勝利后再三強調這個問題,這是看得很深很遠的。

(二)確立了反腐敗斗爭的最高原則

毛澤東認為共產黨除了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1944年9月,他在著名的《為人民服務》的講演中指出:“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4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大政治報告中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黨的七大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寫進黨章,為人民服務成為全體黨員的政治品質和行為準則。

毛澤東認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反腐敗斗爭是辯證關系,是對立統一的。腐敗行為從根本上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同黨的宗旨根本對立。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根本宗旨,就必須同各種腐敗行為作堅決斗爭,就必須鏟除腐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反腐敗思想的核心、出發點和歸宿,是實現廉政的關鍵和前提,是檢驗反腐敗斗爭成效的根本尺度。

為了防腐拒變,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了“兩個務必”的重要思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1949年10月,毛澤東在給延安的電報中,熱切地希望“全國一切革命工作人員永遠保持過去十余年間在延安和陜甘寧邊區的工作人員中所具有的艱苦奮斗的作風”。解放后,全黨牢記“兩個務必”,抵御了資產階級“糖彈”的襲擊,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經受住執政和各種風險的考驗。

二、比較系統地提出反對腐敗的方法途徑

(一)提出思想入黨原則,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

毛澤東認為要消除腐敗,首先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清除黨員思想中存在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樹立無產階級世界觀,保持黨的純潔性。為此,他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首位。在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就提出思想上建黨的問題,指出“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1942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針對“有許多黨員,在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并沒有完全入黨,甚至完全沒有入黨”的狀況,提出要“依照無產階級先鋒隊的面貌改造黨”,“展開一個無產階級對非無產階級的思想斗爭。”明確提出思想入黨的觀點,成為毛澤東黨建理論的一個重要原則,為黨的思想建設指明了方向。要使黨員干部從思想上入黨,必須加強思想教育。毛澤東強調:“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節,如果這個任務不解決,黨的一切政治任務是不能完成的。”要求黨員干部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努力改造世界觀,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

毛澤東特別重視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進行積極的思想斗爭,主張運用整黨整風的形式,達到加強黨的建設、消除黨內腐敗的目的。1937年9月,他在《反對自由主義》一文中指出:“我們主張積極的思想斗爭,因為它是達到黨內和革命團體內的團結使之利于戰斗的武器。”他強調“要給人家機會批評自己”,“最好的辦法還是自己來批評自己”。要求進行“思想交鋒”,觸及靈魂深處,以保持黨的肌體生機勃勃,充滿活力。1942年至1945年,他領導了第一次全黨范圍的整風運動即延安整風,通過組織大規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有效地整頓了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從而保證了黨的團結和抗戰的勝利。整風運動成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成功實踐和偉大創舉。

解放后,為了克服黨內存在的驕傲自滿情緒和官僚主義、命令主義現象,改善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毛澤東和黨中央又把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推廣到反腐倡廉領域,于1950年至1953年在全黨開展整風運動和整黨運動,重點是消除腐敗,整頓黨風,整肅政風。經過整風整黨,一批混入黨內的各種壞分子和蛻化變質分子被清除出黨,純潔了黨組織,提高了黨的戰斗力。毛澤東將加強思想教育、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增強黨性修養作為黨的建設的重大舉措,為反腐敗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樹立先進典型是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毛澤東十分重視先進模范的示范作用和巨大的感召力。1950年9月,毛澤東在全國戰斗英雄和勞動模范代表會議的祝詞中高度贊揚他們“是全中華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動各方面人民事業勝利前進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聯系廣大群眾的橋梁。”毛澤東樹立了一批黨員先進典型,張思德、雷鋒、焦裕祿、王進喜等,他們是一個標尺、一面鏡子、一面旗幟,激勵著幾代黨員干部牢記黨的宗旨,堅定理想信念,發揚優良傳統,堅持清正廉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凝聚成強大的正能量,對于形成良好的黨風、政風,預防和抑制腐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嚴厲懲治腐敗行為,從嚴治黨

毛澤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政治家,他站在黨和人民政權永不變色的戰略高度,毫不留情地處罰腐敗行為。1931年11月,以毛澤東為首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頒發第十四號訓令《關于戰爭動員和后方工作》,要求“對蘇維埃中貪污腐化分子,各級政府一經查出,必須給以嚴厲的紀律上的制裁。”1932年5月,腐敗分子謝步升被處以極刑,這是紅都瑞金打響的懲治腐敗分子的第一槍。1933年,毛澤東批準對罪大惡極的貪污分子熊仙壁處以極刑。1937年10月,發生了黃克功逼婚不成、槍殺女學生的事件,毛澤東指示要處以死刑。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嚴懲腐敗,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中央決定開展“三反”運動。1951年12月1日經毛澤東修改審定的《關于實行精兵簡政、增產節約、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和反對官僚主義的決定》指出,“一切從事國家工作、黨務工作和人民團體工作的黨員,利用職權實行貪污和實行浪費,都是嚴重的犯罪行為”。“三反”運動就是要徹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貪污事件,反腐治貪。據統計,運動中全國被判處有期徒刑9942人,無期徒刑67人,死刑42人,死緩9人。特別是面對“新中國反腐敗第一大案”劉青山、張子善貪污案時,毛澤東主張堅決嚴懲。他說正因為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要下決心處決他們。只有處決他們,才可能挽救20個,200個,2000個,20000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度錯誤的干部。這一案件的處理,表現出毛澤東對反腐敗斗爭高度的自覺性、堅定性和徹底性,真正做到從高級干部抓起,敢于碰硬、從嚴治黨。“三反”運動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數,清除了黨和國家干部隊伍中的貪污腐敗分子,進一步在全黨樹立了艱苦樸素、清正廉潔的作風。

毛澤東科學地預見到共產黨取得政權后,資產階級將會采取各種手段拉攏和腐蝕黨員干部和國家工作人員。反對資產階級的腐蝕也是反腐敗斗爭的一個重要方面。1949年3月,他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資產階級的捧場則可能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要求必須預防“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新中國成立后的嚴峻現實證明了毛澤東的遠見卓識,資產階級通過各種手段拉攏腐蝕黨政干部。為了反擊資產階級的進攻,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首先在大中城市開展五反斗爭的指示》,要求在全國大中城市開展“五反”運動。1956年4月,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指出:“外國資產階級的一切腐敗制度和思想作風,我們要堅決抵制和批判。”1963年又提出“拒腐蝕,永不沾”。防止資產階級“糖彈”進攻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三)堅持依靠群眾、發動群眾

毛澤東歷來重視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把發動群眾、依靠群眾作為反腐敗工作的重要途徑。認為反腐敗斗爭的成功與否,取決于能否貫徹執行群眾路線,能否堅決依靠群眾、充分發動群眾。毛澤東在中央蘇區設立了從中央政府到基層的監督機構,組織群眾性的監督網,動員廣大工農群眾積極檢舉,有力地打擊了腐敗分子,純潔了革命隊伍。1945年7月,毛澤東在同黃炎培討論中共如何跳出“其興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問題時,明確指出:“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負起責來,才不會人亡政息。”為了調動人民群眾反腐敗的積極性,毛澤東十分重視人民來信工作。1951年5月,毛澤東向各級黨委和政府發出指示:“必須重視人民的通信,要給人民來信以恰當的處理,滿足群眾的正當要求,要把這件事看成是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加強和人民聯系的一種方法。”他還十分重視輿論監督的作用,指出“凡典型的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和違法亂紀的事例,應在報紙上廣為揭發。”注重發揮黨報黨刊的監督作用。

(四)重視制度建設,實行民主監督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比較重視制度建設和法制建設。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主持制定《關于懲治貪污浪費行為——中央執行委員會第26號訓令》、《關于懲治貪污浪費和違法亂紀行為的訓令》等??谷諔馉帟r期,各根據地抗日民主政府根據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制定《懲治貪污條例》(草案)、《懲治貪污暫行辦法》等。新中國成立后,中央先后成立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和監察委員會,加強對黨員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的監督;并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這些制度和法律法規的制定實施,對于加強黨內監督、嚴肅黨的紀律、規范黨員行為,起了重要的作用。

毛澤東還十分重視對執政黨和政府的民主監督。建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與多黨合作制度,與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他說,“一個黨同一個人一樣,耳邊很需要聽到不同的聲音。大家知道,主要監督共產黨的是勞動人民和黨員群眾。但是有了民主黨派,對我們更為有益。”

(五)弘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反對特殊化

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黨的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毛澤東是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典范,反復強調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指出“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節省每一個銅板為著戰爭和革命事業。”他還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和紅軍戰士一起吃紅米飯,喝南瓜湯,同甘共苦;長征路上,“高原寒、炊斷糧”,他和戰士一起忍凍挨餓;三年困難時期,他常常“幾月不知肉滋味”,同全國人民一起勒緊褲帶,共度難關。從井岡山到北平,一直保持著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作風。因為毛澤東的身體力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至今在黨的歷史上熠熠生輝。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把勤儉節約提到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戰略高度,指出“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斗的時間,其中包括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樣一個勤儉建國的方針。”

毛澤東反對以功臣自居,對親友和身邊工作人員嚴格要求,不允許他們有任何特殊化。他把兒子毛岸英派到農村、工廠,派到朝鮮前線,最后壯烈犧牲;他要求夫人楊開慧之兄楊開智在湖南聽候湖南省委分配工作,分配什么干什么;對于家鄉親友和同學要求安排工作的,一概婉言回絕;提出實行干部低薪、定期參加生產勞動、兩參一改三結合等制度,要求逐步廢除干部子弟學校等等,旨在克服特權和官僚主義。

三、毛澤東反腐敗思想的歷史啟示和現實意義

(一)進一步加強思想教育工作,永遠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反腐敗斗爭筑牢思想基礎

反腐敗斗爭,思想建設是關鍵,必須堅持毛澤東“思想入黨”的原則。思想是導向,是靈魂。只有保持黨的思想上的純潔性,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認識,在大風大浪面前堅持正確立場,在各種誘惑面前筑牢思想防線,夯實黨員干部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我們的黨員和黨的領導干部思想不純潔,理想信念不可能堅定,是非認識必然模糊,政治立場很容易動搖,”也就經受不起四大考驗,必將“導致精神支柱坍塌、人生方向迷失”,最終走向腐敗墮落。因此,必須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思想教育,真正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理念,真正解決“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消除腐敗。

(二)加強制度建設,構建懲治和預防腐敗的制度體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反腐倡廉,必須把道德反腐與制度反腐結合起來,根本途徑是制度建設。鄧小平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種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認真總結黨在反腐倡廉長期實踐中積累的成功經驗,積極借鑒世界各國反腐倡廉的有益作法,強調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原則,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搞好頂層設計。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加強國家反腐敗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健全黨內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揮紀檢、監察、司法、審計等部門的職能作用,構建完善的預防和懲治腐敗制度體系。深化腐敗問題多發領域和環節的改革,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實行制度反腐、科學反腐、綜合反腐,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按照《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加強國際間反腐敗合作。

(三)深化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堅持治國必先治吏、治吏必先從嚴原則,嚴厲懲處腐敗分子

古今中外歷史表明,吏治腐敗,必然喪失民心,導致政權更迭。蘇共失去執政地位,埃及、敘利亞政局劇烈動蕩,一個重要原因是吏治腐敗。毛澤東指出“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治國之要,首在用人;反腐倡廉,重在各級領導干部。領導干部是綱,綱舉目張。要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原則和“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干部提名、任用、選拔、考察、決定、監督等環節上完善工作機制。選好用好干部,這是關系到黨和人民事業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堅持從嚴治黨,嚴字當頭: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約束。對違法犯罪的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干部,不管資格多老、地位多高、貢獻多大,都要依法懲處,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任何人沒有凌駕于黨紀和法律之上的特權。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用反腐敗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四)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組織人民群眾依法依規進行反腐敗斗爭,構建反腐敗斗爭的銅墻鐵壁

實踐證明,反腐敗斗爭不宜搞群眾運動,但必須堅持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黨的最大政治優勢;人民群眾的支持是我們黨最持久最堅實的社會基礎,是反腐敗斗爭的強大動力,是構建健全的反腐敗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鄧小平指出:“要有群眾監督制度,讓群眾和黨員監督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到關系到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核心問題是黨要始終緊緊依靠人民,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必須切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黨員干部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認真聽取群眾意見,接受群眾監督,開門整風。要對準焦距、找準穴位、抓住要害,認真查擺問題,以整風精神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進行積極的思想斗爭,敢于揭短亮丑,敢于紅臉,以“向我開炮”的勇氣和決心,進行正面的思想交鋒,達到“出一身汗”,在靈魂深處爆發革命的目的。“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徹底清洗掉思想和行為上的灰塵,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進一步密切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五)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與作風,堅決克服奢靡之風和享樂主義,轉變工作作風

鋪張浪費、奢靡之風,侵蝕黨的肌體和民族精神的風骨,嚴重影響了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敗壞了黨風、政風,動搖黨和國家根本。古人云,奢靡之始,亡國之漸。秦敗于奢、隋亡于奢,留下了深刻的歷史教訓。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我們黨形成了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歷來強調厲行節約,反對鋪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全黨必須牢記“兩個務必”,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樹立以儉為榮、以奢為恥的理念,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筑牢思想道德基礎。認真落實中央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精神,建立長效機制,嚴格財務制度、審計制度等,逐步推行公務員家庭財產申報制度,加快推進相關制度的廢、改、立,動真格、出重拳,“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關鍵就在‘常、’‘長’二字,一個是要經常抓,一個是要長期抓”,切實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三公消費”等焦點問題。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干部要廉潔自律,從我做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作風建設,必須從中央政治局抓起。中央政治局領導同志時時處處以身作則,產生了強大的示范效應,人民群眾好評如潮。這對于反腐倡廉、消除奢靡之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作者:余英杰凃天向周薇)

分享到:
亚洲精品一线在线观看|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风|亚洲女同一区二区|推油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看片LUTUBE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