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后期和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時期,也是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并逐漸成為進步思想界主流的時期。武漢是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前已建立起早期地方黨組織的地區之一。在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過程中,武漢地區曾經放出璀璨的光芒,成就了李漢俊、惲代英、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劉仁靜、林育南等一批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堅人物,翻譯、出版了《階級爭斗》、《勞農政府與中國》、《共產主義與知識階級》等一批具有重要影響的著述,是繼北京、上海兩個地區之后的第三個重要主陣地。馬克思主義在武漢地區早期傳播,對武漢的現代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至今仍帶給我們深刻的思想啟迪。
一、武漢地區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的重要主陣地
馬克思主義在武漢地區的早期傳播,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1920年至1923年,在武漢地方黨組織領導下,武漢地區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活動呈現出組織性強、參與人數多、內容豐富、成效顯著、影響廣泛等特點,全面彰顯了武漢地區馬克思主義傳播主陣地的重要作用。
一是形成了一批致力于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堅力量。李漢俊可稱為這支隊伍的領軍者。李漢俊是從荊楚大地走出去的中國第一代馬克思主義者的杰出代表。1918年回國后,在上海從事馬克思主義傳播和上海地方黨組織和中國共產黨的組建工作,先后發表近百篇文章,成為我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的播火者,被共產國際代表馬林贊譽為當時中共黨內“最有理論修養的同志”。他不僅向武漢建黨的幾位骨干分子宣傳馬克思主義,影響了他們的思想,而且直接聯絡和指導了武漢黨組織的建立。1922年初回到武漢后,李漢俊仍然不遺余力地致力于馬克思主義宣傳,他講授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在《武漢星期評論》上發表《第三階級的婦女解放運動》和《第四階級的婦女解放運動》。1922年5月下旬,在武昌撰寫了《研究馬克思學說的必要及我們現在入手的方法》,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個完整體系,解決中國的問題,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思想作武器,進行社會革命。惲代英、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黃負生等武漢早期共產黨組織的中堅力量,以各種方式手段在廣大青年學生、工人群眾中傳播馬克思主義,組織發動革命斗爭,為武漢早期共產主義運動作出了突出貢獻。
二是開辟并掌握了一批重要的宣傳陣地。1920年2月,惲代英聯系幾個進步小團體創立了利群書社,在武昌橫街頭開辦了以“利群書社”為名的書報門市部,開始逐漸經銷《共產黨宣言》、《馬格斯資本論入門》等有關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和《新青年》等各種新思潮的刊物;和利群書社發揮過同樣作用還有中華大學書報經理部、漢口會文堂、進化書社、時中書社等。它們都是外埠一些進步報刊,如《新青年》、上?!缎瞧谠u論》、《少年中國》、《共產黨》等在武漢的代售點?!洞鬂h報》、《漢口新聞報》、《江聲日刊》等武漢地區的主要媒體在傳播馬克思主義方面都發揮過作用,登載過不少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和馬克思原著。武漢黨、團組織成立后,將《武漢星期評論》改造為武漢地方黨組織的機關刊物,使之成為武漢地區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陣地;并成立了共進書社、湖北人民通訊社等宣傳機構,創辦了《全民通訊》、《反響》、《真報》、《勞動周刊》(武漢)等刊物;還派人到《江聲日刊》、《漢口時報》等報館擔任編輯,將武漢黨、團組織創辦的《青年旬刊》、《婦女旬刊》作為《江聲日刊》副刊出版,借其發行范圍大,影響面寬的優勢,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武漢黨、團組織在利用報刊媒體,面向各個階層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22年5月1日,武漢黨、團組織發動《大漢報》、《漢口新聞報》、《江聲日刊》、《武漢商報》、《武漢晚報》、《漢口時報》和《武漢星期評論》等7大媒體同時出版紀念“五一”專號,發表了《敬告勞動界》、《我對于武漢勞動的觀察》等17篇文章。這是武漢地區自十月革命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公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行動,在武漢新聞史上是破天荒的事,在全國各主要城市中也是獨一無二的。
三是在青年學生、工人群眾中傳播馬克思主義。在武漢黨組織成立之前,董必武、陳潭秋、惲代英等人即十分注重教育面向勞苦大眾,注重平民教育。惲代英在五四運動中提出了要“注意下級平民的通俗教育”的問題,并和施洋組織了湖北平民教育社。武漢黨組織成立后,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傳播大眾化,開創了許多新的形式。董必武以創辦的武漢中學為據點,向學生宣傳馬克思主義,宣傳社會改革、教育革新等思想。陳潭秋、黃負生、劉子通等充分利用學校陣地,在湖北省立女子學校,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武昌高師附屬小學、啟黃中學等學校向進步青年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和婦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武漢黨、團組織成員和部分青年學生還深入車站、工廠,組織工人成立工人俱樂部,向工人群眾宣傳馬克思主義,提高工人階級的覺悟,
四是產生了一批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其中有幾本書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第一本是1920年6月張冥飛編寫、由漢口新文化共進社刊印的《勞農政府與中國》。這本書對俄國革命及革命后的內政外交措施進行了全面的介紹,闡述了俄國革命與中國的關系,此書的出版,使中國人民從俄國革命中看到了新的希望。第二本是1920年秋惲代英翻譯的《階級爭斗》。該書是德國社會民主黨領導人考茨基對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詮釋。作者運用唯物史觀提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重點闡述了資本主義時代的階級斗爭,指出人類社會的基本活動是經濟活動,社會制度是經濟結構所決定的,明確回答了社會的根本問題是經濟和社會制度問題。第三本是1920年9月由李漢俊翻譯的《馬格斯資本論入門》。該書是馬克思主義者、社會黨著名的左翼領導人馬爾西詮釋《資本論》的通俗讀本,重點介紹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基石——剩余價值論。第四本是1921年6月在漢口印行出版、由田誠撰寫的《共產主義與知識階級》。這是一本在中國共產黨誕生前代表中國馬克思主義宣傳最高水平的著作。其重要價值在于力求用馬克思主義分析中國社會,解決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以上傳播內容包括了“唯物史觀說”、“經濟理論”、“階級斗爭學說”以及“社會主義民主主義”(即“科學社會主義”)等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及蘇俄情況介紹,為中國人民全面接受馬克思主義奠定了基礎。這是武漢地區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重大貢獻。
五四運動后期和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時期,也是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并逐漸成為進步思想界主流的時期。武漢是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前已建立起早期地方黨組織的地區之一。在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過程中,武漢地區曾經放出璀璨的光芒,成就了李漢俊、惲代英、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劉仁靜、林育南等一批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堅人物,翻譯、出版了《階級爭斗》、《勞農政府與中國》、《共產主義與知識階級》等一批具有重要影響的著述,是繼北京、上海兩個地區之后的第三個重要主陣地。馬克思主義在武漢地區早期傳播,對武漢的現代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至今仍帶給我們深刻的思想啟迪。
一、武漢地區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的重要主陣地
馬克思主義在武漢地區的早期傳播,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1920年至1923年,在武漢地方黨組織領導下,武漢地區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活動呈現出組織性強、參與人數多、內容豐富、成效顯著、影響廣泛等特點,全面彰顯了武漢地區馬克思主義傳播主陣地的重要作用。
一是形成了一批致力于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堅力量。李漢俊可稱為這支隊伍的領軍者。李漢俊是從荊楚大地走出去的中國第一代馬克思主義者的杰出代表。1918年回國后,在上海從事馬克思主義傳播和上海地方黨組織和中國共產黨的組建工作,先后發表近百篇文章,成為我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的播火者,被共產國際代表馬林贊譽為當時中共黨內“最有理論修養的同志”。他不僅向武漢建黨的幾位骨干分子宣傳馬克思主義,影響了他們的思想,而且直接聯絡和指導了武漢黨組織的建立。1922年初回到武漢后,李漢俊仍然不遺余力地致力于馬克思主義宣傳,他講授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在《武漢星期評論》上發表《第三階級的婦女解放運動》和《第四階級的婦女解放運動》。1922年5月下旬,在武昌撰寫了《研究馬克思學說的必要及我們現在入手的方法》,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個完整體系,解決中國的問題,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思想作武器,進行社會革命。惲代英、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黃負生等武漢早期共產黨組織的中堅力量,以各種方式手段在廣大青年學生、工人群眾中傳播馬克思主義,組織發動革命斗爭,為武漢早期共產主義運動作出了突出貢獻。
二是開辟并掌握了一批重要的宣傳陣地。1920年2月,惲代英聯系幾個進步小團體創立了利群書社,在武昌橫街頭開辦了以“利群書社”為名的書報門市部,開始逐漸經銷《共產黨宣言》、《馬格斯資本論入門》等有關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和《新青年》等各種新思潮的刊物;和利群書社發揮過同樣作用還有中華大學書報經理部、漢口會文堂、進化書社、時中書社等。它們都是外埠一些進步報刊,如《新青年》、上?!缎瞧谠u論》、《少年中國》、《共產黨》等在武漢的代售點?!洞鬂h報》、《漢口新聞報》、《江聲日刊》等武漢地區的主要媒體在傳播馬克思主義方面都發揮過作用,登載過不少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和馬克思原著。武漢黨、團組織成立后,將《武漢星期評論》改造為武漢地方黨組織的機關刊物,使之成為武漢地區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陣地;并成立了共進書社、湖北人民通訊社等宣傳機構,創辦了《全民通訊》、《反響》、《真報》、《勞動周刊》(武漢)等刊物;還派人到《江聲日刊》、《漢口時報》等報館擔任編輯,將武漢黨、團組織創辦的《青年旬刊》、《婦女旬刊》作為《江聲日刊》副刊出版,借其發行范圍大,影響面寬的優勢,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武漢黨、團組織在利用報刊媒體,面向各個階層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22年5月1日,武漢黨、團組織發動《大漢報》、《漢口新聞報》、《江聲日刊》、《武漢商報》、《武漢晚報》、《漢口時報》和《武漢星期評論》等7大媒體同時出版紀念“五一”專號,發表了《敬告勞動界》、《我對于武漢勞動的觀察》等17篇文章。這是武漢地區自十月革命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公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行動,在武漢新聞史上是破天荒的事,在全國各主要城市中也是獨一無二的。
三是在青年學生、工人群眾中傳播馬克思主義。在武漢黨組織成立之前,董必武、陳潭秋、惲代英等人即十分注重教育面向勞苦大眾,注重平民教育。惲代英在五四運動中提出了要“注意下級平民的通俗教育”的問題,并和施洋組織了湖北平民教育社。武漢黨組織成立后,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傳播大眾化,開創了許多新的形式。董必武以創辦的武漢中學為據點,向學生宣傳馬克思主義,宣傳社會改革、教育革新等思想。陳潭秋、黃負生、劉子通等充分利用學校陣地,在湖北省立女子學校,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武昌高師附屬小學、啟黃中學等學校向進步青年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和婦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武漢黨、團組織成員和部分青年學生還深入車站、工廠,組織工人成立工人俱樂部,向工人群眾宣傳馬克思主義,提高工人階級的覺悟,
四是產生了一批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其中有幾本書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第一本是1920年6月張冥飛編寫、由漢口新文化共進社刊印的《勞農政府與中國》。這本書對俄國革命及革命后的內政外交措施進行了全面的介紹,闡述了俄國革命與中國的關系,此書的出版,使中國人民從俄國革命中看到了新的希望。第二本是1920年秋惲代英翻譯的《階級爭斗》。該書是德國社會民主黨領導人考茨基對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詮釋。作者運用唯物史觀提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重點闡述了資本主義時代的階級斗爭,指出人類社會的基本活動是經濟活動,社會制度是經濟結構所決定的,明確回答了社會的根本問題是經濟和社會制度問題。第三本是1920年9月由李漢俊翻譯的《馬格斯資本論入門》。該書是馬克思主義者、社會黨著名的左翼領導人馬爾西詮釋《資本論》的通俗讀本,重點介紹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基石——剩余價值論。第四本是1921年6月在漢口印行出版、由田誠撰寫的《共產主義與知識階級》。這是一本在中國共產黨誕生前代表中國馬克思主義宣傳最高水平的著作。其重要價值在于力求用馬克思主義分析中國社會,解決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以上傳播內容包括了“唯物史觀說”、“經濟理論”、“階級斗爭學說”以及“社會主義民主主義”(即“科學社會主義”)等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及蘇俄情況介紹,為中國人民全面接受馬克思主義奠定了基礎。這是武漢地區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重大貢獻。
二、馬克思主義在武漢早期傳播的重要作用
一是促進了一批知識分子的思想轉變,促成了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的誕生和發展,揭開了武漢革命斗爭的新篇章。
武漢早期黨組織的核心人物都曾為救國救民上下求索,是馬克思主義為他們指明了新的方向。董必武、劉伯垂都曾是追隨過孫中山的舊民主主義者、老同盟會會員。1919年2月,董必武從武漢抵達上海,結識了李漢俊。這位后來被他稱為“我的馬克思主義老師”,熱情地介紹馬克思主義和俄國十月革命,并將馬克思主義書籍和日本進步刊物《黎明》、《改造》、《新潮》等推薦給他。董必武后來說,那是他第一次接觸馬克思主義。董必武曾回憶說:“五四運動時,各種思潮都表現出來……當時社會上有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日本的合作運動等等,各種主義在頭腦里打仗。李漢俊來了,把頭緒理出來,說要搞俄國的馬克思主義”。劉伯垂是武漢黨組織的主要創建人之一,早年與陳獨秀在日本相識,1919年回國后即在廣州擔任《惟民周刊》編輯,從事進步思潮的宣傳活動。1920年初夏,途經上海時被陳獨秀發展入黨,并受陳委派到漢建立黨組織。在五四運動中參與領導武漢地區反帝愛國運動的陳潭秋1919年秋在上海與董必武結識,二人一見如故,陳潭秋閱讀了李漢俊推薦給董必武的馬克思主義的書籍,共同晤談了中俄革命道路問題,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啟蒙,回漢后和董必武一起創辦武漢中學。他對李漢俊邀約董必武在漢建立黨組織一事表示熱烈贊成??梢哉f,正是由于馬克思主義在武漢的傳播,正是由于董必武、劉伯垂、陳潭秋等武漢早期黨組織的核心力量初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才有了武漢早期共產黨組織的誕生。惲代英也是從翻譯《階級爭斗》起,開始加入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活動,并且通過這種學習和研究,開始了他向馬克思主義的轉變。之后,他主動向利群書社成員介紹馬克思主義,講解《階級爭斗》的主要內容和自己的思想感悟。利群書社成員李書渠說,當時大家一方面聽惲代英講心得體會,聽他宣講馬克思主義思想,一方面自覺地閱讀,《階級爭斗》“對我們思想覺悟的提高影響很大”。到1921年7月惲代英領導成立共存社時,明確承認階級斗爭,擁護無產階級專政,實現了思想上的飛躍,完成了這一轉變。他的一批同志和朋友,如黃負生、蕭楚女、李書渠、林育南、李求實等,均先后轉向馬克思主義,成為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革命知識分子,并在中共一大后很快就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壯大了武漢地區的革命力量。
二是提高了武漢地區早期黨、團員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水平,培養鍛煉了一批先進青年。
利群書社和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等武漢地區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的重要渠道和形式,影響了施洋、劉光國、林育英、劉昌群、張紹康等一大批進步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為武漢早期黨、團組織的重要力量。陳潭秋、劉子通、黃負生等在湖北省立女子師范學校向學生宣傳馬克思主義,介紹十月革命,使夏之栩、徐全直、袁溥之等一批青年學生思想受到啟發,開始熱衷于這個“主義”。不久,她們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武漢第一批女青年團員。
由于武漢地區黨、團組織注重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使這批革命青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在短期內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建黨時期武漢地區的革命刊物上,林育南、蕭楚女、張繼渠、何恐、夏之栩、徐全直、秦怡君、董漢儒等人發表了許多宣傳馬克思主義、宣傳俄國十月等社會主義革命的文章。武漢中學團支部書記董漢儒在《學生課外應注意政治研究與團體訓練》一文中較完整地提出了革命團體的組織原則、個人修養及行為規范,夏之栩撰文比較全面地介紹了蘇俄婦女的政治、經濟地位的變化、婚姻及男女教育平等狀況,何恐《俄國十一月革命的教訓》一文研究了十月革命的經驗,戈壁在《十一月革命與唯物史觀》一文里較為科學地闡釋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社會變革的物質條件與人的因素的辯證關系。這些先進的革命思想反映了那時武漢地區革命者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他們的寶貴貢獻。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學習,哺育出武漢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最早的這一批才華橫溢、思想敏銳的革命青年,提高了他們的馬列主義水平,同時,學習、傳播馬克思主義與投身革命實踐使他們確立了堅定的信仰與信念,迅速成長為革命斗爭的精英與中堅力量,其中有不少人為中國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三是推動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走與工人相結合的道路,促進了武漢工人運動的大發展。
武漢地區先進知識分子既是思想的傳播者,又是思想的實踐者。他們走進工廠,經過調查,撰寫了《武昌五局工人狀況》和《漢口苦力狀況》等文,在1920年9月1日的《新青年》第8月第1號上發表。武漢地區黨組織成立后,在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同時,要求成員有組織地“到紗廠里去、到鐵路上去,到碼頭上去”。包惠僧、鄭凱卿、趙子健等到工廠、車間進行調查。包惠僧通過調查完成了《我對于勞動界的調查和感想》的報告,于1921年9月8日發表在上?!睹駠請蟆犯笨队X悟》上。為了宣傳馬克思主義,提高工人的思想覺悟,武漢地區的黨、團成員還主動到工廠去辦夜校、辦識字班。時在武漢中學工作的董必武等人就常到學校附近的工廠里去“辦夜校、辦學、訪問學生家屬,和工人接觸,做工人工作”,在工人群眾中傳播馬克思主義。他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工人的遭遇,深入淺出地向工人群眾講解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價值,勞資對立等問題,使他們逐漸認識到自身的力量和如何爭取自身的利益。1922年5月1日,陳潭秋、林育南在《武漢星期評論》“五一”專號上撰文,向工人群眾指出“現在世界的大問題就是勞動階級與資本階級的問題,中國所處的地位就是被世界的資本主義者所宰制的(半)殖民地的地位”,“要解決中國的問題,只有聯合世界的無產階級,打倒世界的資本主義者”。同日,施洋在漢口人力車工人舉行的游行慶祝大會上演講,號召工人階級“最后要打倒壓迫階級的政府,奪取政權……以達到共產主義的實現,”俄國十月革命已樹立了“最好的榜樣”。武漢黨組織正是通過各種方式向工人群眾通俗地宣傳馬克思主義,使廣大工人群眾認識到資本主義的本質,提高了他們的政治覺悟,逐漸由“自在階級”變為“自為階級”,積極投入爭取自身解放的斗爭,并在斗爭中培養發展了項英、林育英、林祥謙、曾玉良、秦怡君等一批工人黨員,使得在中國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中,武漢地區出現了“一個令人不可逼視的狂潮”??梢哉f這正是武漢地區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的偉大成果。
四是在中華大地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武漢地區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在形式上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開放式傳播,這是除上海、北京兩地外其它地區少有的形式。這種形式,不僅對一部分知識分子產生積極的影響,而是對整個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武漢地區早期的先進知識分子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時,采取直接在公開的刊物傳播的形式。李漢俊給董必武的回信《改造要全部改造》,刊登在《建設》雜志第一期上。劉仁靜、林育南與惲代英之間的思想交流則是公開發表在《少年中國》第二期和《我們的》第六期上。這對當時的中國知識分子認清中國社會的現實、宣傳馬克思主義和改造舊的中國等都起到了現身說法的作用。武漢地區早期黨組織成立后,把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作為黨、團組織中的公開學習形式。翻譯和撰寫的馬克思主義著作都是以公開的形式發行的,并且印數相對比較多。武漢地區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對武漢地區乃至全國的早期黨員和馬克思主義傳播者的思想有一個提升的作用,促進了一批年輕知識分子思想的轉變。毛澤東在向美國記者斯諾回憶自己思想轉變時,直言由惲代英翻譯的《階級爭斗》等三本書對他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李漢俊翻譯的《馬格斯資本論入門》一面世,即受到先進知識分子的歡迎,北京、湖南、武漢等地黨的早期組織把它作為學習的必讀教材。湖南文化書社在7個月內,就銷售了200多本,排在銷售榜的首位。
馬克思主義在武漢地區的廣泛傳播,為中共建黨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作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