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老漢,除了自家的一家人、親戚和本村的老一輩人,大概沒有其他人知道他的名字,他就像是農田里的一株小草,一輩子默默無聞。
爺爺是一位勤儉的人。識字不多,沒見過什么大世面,在我的印象中,可能他去的大地方就是所在的鄉鎮街上了。那時候還是趕著牛車去的,我賴著跟著去,他能給我買一個白饃,自己卻舍不得吃,下午回家后,讓奶奶把中午的剩飯給他熱熱喝了。
爺爺是一位勤勞的人,一輩子就知道在黃土地上挖地刨食,大中午不回家吃飯休息,還要在地里干到晌午偏。他說,這能多干半天的活。在他的思維中,大概就是多干活才能多打糧食,才能保住一大家人的溫飽。
爺爺是一位有思維的人。為了生計,他按照他的思維計劃生活,除了給生產隊里干活之外,每天早上五點多,就吆喝父親和小叔小達去地里用鐵耙子抓麥茬,回來燒火做飯用。他還懂得,在自家自留地里種一點旱煙,拿到集市上換倆零錢。
爺爺是一位很自律的人。兒子、孫子家里的事一概不管,只管每天吃好三頓飯,再給他一盒紙煙,他就很知足了。吃飯之后,在床上躺一會兒,再到大門外藤椅上坐一會兒,吸幾根煙,等著到點吃飯,他能自活自理,一般不找麻煩。
爺爺是一位有福的人。一生養育了五個子女,其中一個叫小達的因為當時年代都窮,過繼給近門的人了?,F在,就有姑是個大女兒,也八十多歲了,老爸是大兒子,也八十歲了,二叔在新疆落戶安家,聯系很少。家里只有老爺和小達兩個兒子了,人老了,沒辦法,請不來保姆,只有輪流管了。新疆二叔和姑每個月給一千塊生活費。輪到老爸該管的時候,我知道他們管不了,只能接到家里,每天好吃好喝伺候,整體來說,比住在養老院要強多了。
爺爺今年104歲了,高壽之人,不僅在我們老空的村,就是在我們趙集鎮的農村也少見。按農村迷信的話說,高壽的人都是有陰德的,會護佑子孫的。
爺爺,祝您壽比南山!